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新界大嶼山大澳大澳道99號

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提供全人優質教育;以「學生為本」,透過鼓勵和支持,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盡展所長。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永遠榮譽校監:覺光法師 智慧法師  校監:凈因法師  署理校監:林漢寰大律師
校長 惲福龍先生
資助種類 直接資助計劃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寶蓮禪寺
宗教 佛教
創校年份 1977
校訓 明智顯悲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600 平方米

中一 "$6200"
中二 "$6200"
中三 "$6200"
中四 "$6200"
中五 "$6200"
中六 "$620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3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全校教師總人數 35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0%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2%
特殊教育培訓 37%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40%
5-9年 8%
10年或以上 52%

中一班數 3
中二班數 3
中三班數 3
中四班數 3
中五班數 3
中六班數 3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母語教學班(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數學、生活與社會、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基礎物理(中三)、基礎化學(中三)、基礎生物(中三)、基礎商業(中三)、電腦與資訊科技、體育、視覺藝術、音樂、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廣東話授課,英國語文科及普通話科除外)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語教學班(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語文(第二語言課程)、英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數學、生活與社會、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基礎物理(中三)、基礎化學(中三)、基礎生物(中三)、基礎商業 (中三)、電腦與資訊科技、體育、視覺藝術、音樂、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英語授課,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及普通話科除外)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按學生的學習需要,將學生編入母語教學班或英語教學班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母語教學班(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英語文學、中國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佛化與德育價值教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新高中體育、歷史、體育、視覺藝術、音樂。(以廣東話教學,英國語文及英語文學科除外)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語教學班(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語文(第二語言課程)、英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英語文學、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地理、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新高中體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體育、視覺藝術、音樂。(英語授課,中國語文科除外)<br>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按學生的學習需要,將學生編入母語教學班或英語教學班<br><br>

語文政策 1. 我們提供完整的英語教學語言(EMI)及中文教學語言(CMI)課程,以讓本校生能在本地及國際課程上接軌,為日後能順利投身社會奠下穩固語言基礎。<br>2.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科按能力同級分組上課,非華語學生中國語文課程則按能力分組上課。<br>3. 本校亦提供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和應用學習(APL)等不同課程,供本地及非華語學童報讀。以裝備同學海內、外升學。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多元文化的社區:學校集合多國文化,讓學生學習互相尊重,和諧共融。 <br>2. 融合母語及英語教學。<br>3. 環保教育。 <br>4. 強化意志力及抗逆力的健康計劃。 <br>5. 健康校園。 <br>6. 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br>7. 分組教學。照顧學習差異。 <br>8. 為新來港學童或轉校生提供學習適應支援。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學生可按個人興趣、能力選讀。<br>2. 課程重點: <br> (1) 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初中生活與社會課程及教材由本校老師設計。<br> (2) 本校由教育局支援,發展校本非華語學生中國語文第二語言課程及英國語文校本教材。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核心價值:「感恩」(Gratitude)、「尊重」(Respect)、「樂觀」(Optimism)及「堅毅」(Will Power),四組字詞合起來就是成長(GROW)。<br>透過豐富多彩的課程,培養莘莘學子「學會感恩,懂得尊重」的核心價值觀。<br>「感恩」:感謝寶蓮禪寺以慈悲精神濟世辦學,使我們能夠以全港最低廉的直資學校費用(每月620元)收生,同時提供完整的中英文學習活動和多種獎學金機會。<br>「尊重」:我們充滿包容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來不同文化背景的師生和校友在社區不斷努力和發揮貢獻。我們亦關懷父母,關愛社區。<br>「樂觀」:每一天都是個人成長的機會,作為社區一分子,我們為未來發展貢獻綿力。即使面對挑戰,我們亦以正向面對,並實踐所能。心繫社區、貢獻祖國。<br>「堅毅」:意志力訓練,參與不同活動,如:遠足、單車隊、橄欖球訓練、籃球訓練、種子歌詠團等提升學生的信心和毅力。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的課程設計和教學策略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學生將有機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和工具進行學習,例如小組教學、現代科技教學、實地考察等。另外,本校為華語和非華語有需要學生提供教學及評估調適、課後功課輔導、個別學習計劃、教育心理服務、言語治療、情緒輔導及相關轉介服務。<br>除課程上為華語和非華語學生提供多元化和適切的選擇外,學校透過成長支援、全方位學習經驗、心靈成長課程等,積極建設共融校園,諦造尊重不同文化的氛圍;連繫社區資源、家長參與,並透過校外專業人士到校服務,建構充滿可能的學習環境,為不同需要學生提供因材施教的獨特成長經驗。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職業中文課程
家校合作 本校家長教師會於1999年成立。 <br>1. 家長教師會委員會舉辦不同活動,如講座、家長聚餐及粵曲欣賞晚會等活動。<br>2. 學校積極邀請家長出席及參與不同活動,讓家長分享子女愉快的校園生活。 <br>3. 學校採用多種適切的渠道與家長溝通,如家長晚會、電話及面談、家長教師會通告、學校通告、學校網頁及學校校訊等,為家長提供最新的學校資料。 
校風 1. 校風純樸,師生相處和諧,重視「人」的價值。 <br>2. 推行關愛文化,營造共融和尊重的多元文化校園。<br>3. 提高學生抗逆力,強化意志力,轉化為生命動力。<br>4. 採取訓中有輔,輔中有訓的模式陪伴學生成長。<br>5. 鼓勵初中學生參加制服團體,加強紀律訓練。<br>6. 輔導組實施師徒計劃。<br>7. 融入社區,實踐家校合作,為學生學習締造更佳環境。
學校發展計劃 1. 建立關愛文化,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成為關心社會、尊重群體,發揮己長的新一代。<br>2. 優化學習氛圍,鞏固語文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br>3.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成為愛國家、愛家庭、重視誠信、關愛他人,具公德心的國民。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每年設校內教師培訓日。<br>2. 舉辦聯校教師專業交流活動。<br>3. 邀請教師作專業分享,建立專業交流文化。<br>4. 設啟導計畫,協助新老師適應學校生活,並建立團隊精神。<br>5. 同儕觀課及課後討論。<br>6. 本校教師參與教育局及香港大學母語教學中心支援計劃,發展非華語學生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學習材料及校本課程。
全方位學習 為使學生善用餘暇,豐富校園生活,伸延興趣及發掘潛能,學校有計劃地提供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給予學生參加:<br>1. 學會組織:本校提供多個學會及校隊給予同學作選擇,當中有球類、田徑、學術類的、服務性類的、藝術性類及制服隊伍的組織,亦有不少興趣小組,形式多元化。<br>2. 學校通過量才選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校外比賽,取得優異成績:<br>- 學術:校際朗誦節、非華語學生粵劇計劃、聯校數學、辯論、演講及徵文等比賽。<br>- 體藝:參加周年音樂會、學校運動會、聯校運動會、離島運動會、學界足球比賽、學界籃球比賽、欖球比賽、離島區越野賽、國際龍舟比賽、校際音樂節及視藝比賽等。<br>- 服務:義工服務計劃、青年獎勵計劃、傑出學生獎勵計劃、升旗隊。<br>3. 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學校設有課外活動獎勵計劃,以全學年積點計算參與率及獲獎成績,首五名積點最高獲金獎,其後二十名設銀獎,畢業學生設有最高榮譽獎。<br>4. 周年音樂會及全校參與校外大型慈善及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