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以培育中、英雙語兼擅人材為目標,致力於提供學習語文的環境和鍛鍊的機會。除指定課堂用英語授課外,每天早會、禮堂集會、運動會、學生會選舉、畢業典禮及公開場合學生皆可聆聽及使用英語。另課堂外舉辦不同的英語相關活動,增強英語沉浸環境。此外,透過外籍老師計劃,學生與外籍人士用英語交談的機會大大提高了。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著重中、英語文訓練,協助中一學生鞏固語文根基。課程設計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本,配合教育局要求、本校的教學特色、老師專長等因素為發展方向。教學策略著重提昇學習動機以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技能,並運用適切提問技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及促進學習。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高中提供15科選修科目,學生需選修3科。<br>2. 課程重點:提供多元的新高中課程,兼顧學生學科學習和適切的其他學習經歷。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中一的中、英文科採小班分組教學。每逢週末安排中一、中二及中三級「週六輔導班」,旨在提升有需要學生的中英數學習能力,改善其學習方法。中一設有放學後功課班,由當值老師督導完成功課。對數學有興趣及天份的同學可獲推薦參加奧林匹克數學小組及參加數學比賽,及參與由大學及國際學校主辦的資優數學課程。於科學、人文學科、數學及領袖才能各領域有突出表現的同學會獲推薦參加香港資優教育學院。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學生支援小組由副校長、特殊教育統籌主任、訓導主任、輔導主任、社工以及資深老師組成,連同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共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針對學生需要,本校學與教方面著重照顧學生學習差異,例如通過課程設計及多元教學政策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為個別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調適課業及測考。本校亦會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學習、社交小組訓練、情緒支援、聘請學生輔導員等服務,為學生提供全面支援﹔校內輔導組、課外活動組亦會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舉辦不同活動,讓他們能夠在非學術範疇外提升自信心,更投入校園生活。教師培訓方面,除了安排教師接受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培訓課程,亦會於教師培訓日或教職員會議舉辦專題講座或工作坊,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學生支援小組亦會定期與班主任、科任老師舉行班級會議,交流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在校情況,並即時檢討支援措施。家校合作方面,本校支援小組會與有特殊教育需要家長建立恆常溝通機制,讓他們更了解子女學習情況及學校的支援工作,共同扶助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成長。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學校將舉辦五次家長晚會:中三級兩次,為家長及學生提供更多選科支援;中一、中四及中六級各一次。班主任每年最少會接見個別家長一次,並於學年初致電家長了解同學適應情況。家長教師會是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橋樑,亦有助加強家校合作。本校家長教師會曾主辦一系列活動,包括新春茶敘、義工服務、家長教育工作坊及講座等等。此外,家長教師會亦負責開辦全校的樂器班及參與監察本校小食部的營運和午膳飯盒的水準,法團校董會亦有家長校董出席及提供意見。 |
校風 |
校風淳樸,學習氣氛濃厚。設有大量獎學金如學業獎、操行獎、服務獎、進步獎、課外活動獎等,獎勵品學、才藝、服務各方面有出色表現的學生。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在急驟的教育改革及課程改革的期間,讓學校繼續成為學習型組織,為學生在知識、態度和技能作好準備,應付將來挑戰。<br>2. 透過建構專業的教師團隊,提供優質課堂學習經歷及在學生成長提供全面支援,以協助學生在不同範疇發展潛質,追求卓越,成為才德兼備的明日社會領袖。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發展及專業培訓旨在協助教師面對課程及學校發展而帶來的轉變及為學校未來發展培育人材。每年按學校發展需要及重點關注事項提供校內培訓如研討會、工作坊等,讓老師及早裝備自己以配合工作上的需要。 |
全方位學習 |
為使學生能為應付未來社會生活早作充份準備,並平衡學生在學習階段的身心發展,本校提供31個學會供學生自由選擇參加,並由學生推動各種學術、興趣、技能、服務等活動,老師則從旁指導及協助。學生會每年均舉辦多項校內及校外聯校活動供同學參加。學校已成立三個制服隊伍,包括紅十字會、男童軍和女童軍。<br><br>此外,本校更成立了甚具規模的中、西樂團、歌詠團與舞蹈團,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本校亦設立多種球類活動的校隊,有專業教練和定期練習,提供機會給有體育潛質的學生發展所長。本校亦為學生提供全面多元之其他學習經歷,如藝術音樂欣賞、參與義工服務等,令學生能全面發展。<br><br>每年暑假,學校都有舉辦境外英語學習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