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自2010/11學年起在中一開始實施,為確保學生及家長最大利益,本校在初中除了在英文科外,數學科及科學科亦實施英語授課。高中的教學語言會銜接初中科目的教學語言,即中四至中六數學科、生物科、化學科、物理科會以英語授課。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推動多樣性學習,融入科技元素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校內有STEM教育實驗室,提供Design Thinking實習場地,推動學生學習創意思維,促進校園創新科技發展,並通過社區服務實踐所學。學校的e-Learning專責小組規劃、試行、檢視及推廣電子教學以提升學與教效率,同時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以提高學術水平。學校發展不同課程,通過各學習領域,為學生提供更完備、更廣泛的學習經歷。學校亦推展有關國家安全教育及基本法教育內容去提高國民身份認同。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可按個人興趣及能力選讀2或3個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憑着本校已完成教育局的「提升英語水平計劃」經驗,教師已經為校本初中英語課程作出增潤。曾在2011-12年度獲批「優化提升英語水平計劃」,讓教師編撰初中校本科學及數學課程。本校課程包括「其他學習經歷課」,擴闊高中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培養終身興趣、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從課堂、課業、課後活動和行政方面釐定各項拔尖補底措施,力求全面照顧學習多樣性︰<br>1. 初中按學生能力分班,實施中班教學,並調節課程、學習內容和教學策略;<br>2. 初中測考設挑戰題,鼓勵學生追求卓越;<br>3. 高中部份班別以分組教授英語課;<br>4. 設立「教學語言小組」,輔助學生於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科目上改善語文水平; <br>5. 為中六能力高的學生於課後舉行導修課,協助學生精益求精,在公開試獲取佳績;亦為其餘學生開設輔導班;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特殊教育支援組成員包括統籌主任、中文老師、英文老師、數學老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老師、電腦科老師、助理教師和輔導員。本校會按SEN同學的需要運用學習支援津貼提供各類服務。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經已成立超過二十年,發展成熟,家校合作無間。家長踴躍提出新意念,屢獲校方支持採用,優化學習環境,成績有目共睹。每日輪值回校協助點收家課及舉辦活動,深得老師及同學歡迎。 |
校風 |
校風純樸,學生尊師重道。本校著重培育學生謙遜有禮的態度和做人處事應有的責任感:為中一級舉辦生活體驗營,以訓練學生紀律及自信;中二級舉辦領訓練營,培養新一代領袖;領袖生、學生會及公民大使,提升學生領導能力。為全校學生組織多項海內外學習活動,以擴闊學生視野。家長教師會及校友會都與學校合作無間,積極地投入人力、財力及專業支援予學校活動。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未來發展:培養學生實踐天主教價值教育,配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廣泛的學習經歷,擴大學生在校的成就感,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以下是我們的策略︰<br>a. 提供多樣化課程,發揮學生潛能,提升創新能力及解難能力。<br>b. 重點培養學生品格修養。 <br>c. 於各學習領域及跨課程教學活動之中,加入全方位學習元素,輔以課外活動發展,協助學生發掘個人興趣,訂定短期發展目標。 <br>d. 組織更多走出課室之學習體驗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經歷,提高學習興趣。 <br>e. 通過學習經歷,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達致全人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是本校最珍惜的資產。為了更有效完成學校的關注事項及回應學校發展需要及優次,本校由教師發展組統籌及協調教師的培訓工作,以確保學校的持續發展。該組定期舉辦教師發展日,組織校本培訓及友校互訪等活動,優化教學技巧;又設立啟導小組協助新教師適應教學工作,促進團隊建設。在職務分工及人力規劃方面,領導層與教師共同訂立專業發展計劃,發揮教師所長,提升專業能量。 |
全方位學習 |
為了培育學生靈德智體群美六育的均衡發展,本校十分重視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體育課程除提供各種球類、田徑、游泳等訓練外,並教導學生有關健康方面的知識。<br><br>聯課活動方面,除設立學生會及近20個學會以提供不同性質、有益和有趣的活動外,並舉辦「多元顯才華」活動、「一人一制服團隊」及「一人一樂器普及計劃」,務求令每位中一同學能透過有系統而持續性的訓練,發展潛質,發揮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