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詳情請參閱2022/23及2023/24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並著力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除正規課程外,本校亦設有閱讀計劃、辯論、戲劇、廣播等校內活動,並透過積極推薦學生參加各項校外活動及比賽,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注重學習成效,在不同學科中推行高層次思考訓練,以提升學生解難、批判性思考及創造等共通能力。本校亦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以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並重的教育拓闊學生的經歷及學習領域。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高中提供12個選修科目,合共138種組合供同學選擇。<br>2. 課程重點:本校著重初中與高中的課程銜接。大部分本校高中提供的選修科,在初中均設有相關學科或提供相關的學習經歷。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設立不同獎項表揚成績卓越、力求進步、品行優異,以及在服務、運動或藝術上具傑出成就的同學。<br><br>運用教育局「多元學習津貼」撥款,舉辦不同範疇的校本資優活動及課程,並推薦同學參與教育局、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及各大學提供的資優培訓計劃,讓同學盡展所長。除中、英、數三科設有小組教學外,本校亦為不同成績表現的同學開設課後增潤及精進課程。 |
模式融合教育 |
全校參與的目標,是建立共融的校園文化,加強學校員工、學生和家長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認識和接納;並為有關學生提供適切支援。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學生支援組推動「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訂立共融政策,靈活及充分運用額外資源,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系統地規劃和安排教師接受相關培訓課程,推動教職員、不同專業人員、家長及學生,協力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會按學生的需要,採用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支援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對於個別有持續及嚴重困難的學生,學校為他們提供個別化的加強支援,包括訂定個別學習計劃。而為進一步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融合教育政策、額外資源的運用及支援措施,學校會透過恆常溝通機制,積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共同計劃支援措施及檢討其成效。此外,學校亦會提供機會,讓所有學生透過參與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展現潛能。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舉辦共融校園活動。讓同學認識中國文化。 |
家校合作 |
設家長教師會,每年均為家長舉行各項活動,其中包括經常性活動,如座談會、講座、工作坊及各類康樂活動等;此外亦與學校合作舉辦「校長家長交流會」,以期更有效促進家校合作的發展。 |
校風 |
學生樸實受教,自律自愛;老師盡心盡力,積極進修增值;師生融洽互愛,締造理想學習環境。 |
學校發展計劃 |
本年度發展重點: <br>1. 提升學與教成效。<br>2. 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及促進全人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除每年舉辦多次教師發展日,探討教學方法及學生成長等問題外,學校亦為老師設若干共同研習時段,促進同儕交流,以提升教學果效。 |
全方位學習 |
約40項活動,主要分為學術、體育、興趣、服務、宗教及學生會等六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