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致力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掌握兩文三語,為未來升學及就業做好準備。本校所有班別採用英語作為大部份科目的教學語言,除宗教教育、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延伸課程及體育科外,其他非語文科皆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著重教學效能,通過每週教師培訓及集體備課時間,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多元化校本課程,讓同學通過不同的學習經歷,掌握正確的知識、技能及價值觀。中一至中三均設有延伸課程,鼓勵同學通過體驗學習,突破校園環境,把學與教推展到社區、野外,甚至境外。為達至全方位學習,中一課程加入「SHUN Teens」抗逆成長及歷奇訓練課程;中二加入「V-power」義工實踐計劃;中三則透過「生涯規劃」及正向教育課程引導學生計劃未來。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學生可選擇修讀兩科或三科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初中STEM及科技與生活科均由老師自行設計及製作教材。亦於課後開辦數學增潤課、英語寫作及說話訓練、STEM機械人編程訓練等,讓學生發展潛能,提高成就感。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在初中推行協作教學,學生通過協作過程,建構知識,合作解難,提升學習效能。全校各班均設雙班主任制,為同學學習及成長提供適切的支援。中、英、數科均設有拔尖補底班,照顧不同需要的學生。亦會推薦合適的學生參與資優教育課程及境外交流活動。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教務老師、輔導老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學生成長助理等),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額外人手及外購專業支援服務支援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本校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融合教育資訊,分享有關的理念和教學建議,並鼓勵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同時按需要舉辦專題講座,加強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本校亦重視家校合作,定期安排學生支援組成員或專責教師與家長溝通,共同支援學生學習和成長上的需要。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本校以課後學習模式,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
家校合作 |
家教會與本校一向合作無間,是本校家長、老師及學生溝通的橋樑。家教會除舉辦日營活動及協助中一新生註冊外,還經常舉辦家長教育講座等。部份家長更擔任學校活動導師,協助訓練本校學生。 |
校風 |
本校以「力行仁愛、互相尊重、克盡己責」為核心價值,強調訓育、輔導、班主任及家長互相配合,協助學生跨越成長中的困難。為加強師生的溝通與聯繫,會舉行「家庭會議」,就學校大家庭面對的挑戰與困難,透過老師及同學的參與,聆聽同學的聲音,廣泛收集意見,營造以家為基調的校園文化。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昇學生自主學習技巧及學習效能。<br>2. 強化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br>3. 培育優秀的順利人。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專業發展委員會與其他組別緊密聯繫,透過教師發展日及逢星期一課後的校本培訓,讓全體教師有更多機會在校內及校外進修學習,或作教學交流及討論校政。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著重全人發展,設有超過40多個課外活動,亦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校外比賽,發揮潛能,爭取佳績。每年皆舉辦境外交流學習,讓學生拓闊視野。於週會定期進行時事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慎思明辨的能力。此外,全校師生及部份家長亦參與服務,回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