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九龍觀塘翠屏道102號(不包括5樓職員宿舍)

按聖經真理施行全人教育,教導學生學習各學科,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著重教導學生明白聖經真理,接受基督為生命之主,建立正確價值觀,使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健全發展,成為身心靈健康、明辨是非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梁耀權先生
校長 張豐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新生命教育協會有限公司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969
校訓 基督乃生命之主
學校佔地面積 約 7,3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45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4
全校教師總人數 62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2%
特殊教育培訓 42%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45%
5-9年 16%
10年或以上 39%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歷史、宗教教育(基督教)、生命教育、體育<br><br><br><br>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中一至中二:英國語文、跨學科英語課程、科學、地理<br>中三:英國語文、跨學科英語課程、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電腦認知、基本商業、地理、歷史、生活與社會、視覺藝術、音樂<br>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一:數學*、歷史*、電腦認知、公民、經濟與社會、視覺藝術、音樂、家政<br>中二:數學*、歷史*、電腦認知、生活與社會、視覺藝術、音樂、家政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國文學、中國歷史、宗教教育(基督教)、生命教育(S.4-S.5)、視覺藝術、藝術發展(S.4-S.5)、體育、倫理與宗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必修部分)、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歷史、地理、經濟<br><br>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語文政策 本校大部分班別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無論在周會、活動、宣布、壁報展示、引入外間資源及聘用外籍英語老師等措施上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本校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教育局攜手合作,分別於提高英文教師的評估素養、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正面情緒及提供英語資優教學三方面,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及學習效果。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一向重視學與教效能,努力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基礎上,以促進自主學習為目標,設計有效的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價值觀和學習態度。並且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全方位學習、跨課程閱讀、STEAM學習經歷和專題研習,在課堂內外以不同的學習體驗,拓寬學生的視野及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提供14選修科目給學生選修。高中選修科目組合、分科安排等,請參考本校網頁。<br>2. 課程重點:a.高中提供多元化的中學課程,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及發展其才能。b.中一至中六均設宗教教育(基督教)科及中一至中五設生命教育科,以聖經的教導為本,並透過學習成長型思維模式,培育學生成為抱有志向及堅毅的青年。c.建立網上學習資源庫,讓學生得到隨時隨地的學習支援,以加強學生的學習效能。d.初中科學課程加入STEAM元素,以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並且把不同學科的內容融合科學中,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及展示,增加學生學習的滿足感。e.本校於初中推行跨學科英語課程。部分以英語教授的學科與英文科一同規劃課程,以不同主題讓學生熟習學術範圍的英語詞彙及句式,同時提升學生對英語和學科的興趣。學校又定時舉辦不同形式的英語活動,學生將英文科和其他學科中學到的內容應用於活動中,以加深對學科的認識。f.重視閱讀學習的培養,每循環周安排兩節20分鐘閱讀課,全校師生參與,學生於早會及早讀時間分享閱讀心得。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向教育局申請學習支援津貼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並安排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提供支援。此外、已設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聘任教學助理,為有關學生提供適切支援,協助老師處理行政事務。
模式融合教育 學生支援小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作為召集人,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輔導主任、訓導主任、教務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駐校社工、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在學校層面、小組層面、個人層面及家長層面,皆提供適切的支援。本校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申請學習支援津貼及提供教學評估調適。此外也設立課後學習小組、社交訓練小組及同儕活動、言語治療服務、不同類型的訓練小組、共融教育講座及班主任課等,以協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人際相處技巧、情緒控制能力、適應能力等。透過參與「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支援有心理健康需要的學生。本校重視家校合作,與家長多作交流溝通,並為個別需要較大的學生設立專案小組,訂立個別學習計劃及進行會議。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本年度有一位非華語學生,本校已為其提供學習支援。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關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積極向校方提供意見,協助推動關愛校園文化,熱心策劃及參與多項服務。家長教師會舉辦家長專題講座、與校長茶聚、親子旅行、親子興趣班等不同活動。
校風 本校校風淳樸,管教嚴謹,以培養學生成為自律及守法的良好公民為宗旨,並且著重學生的品德言行,以聖經的真理教導學生,培養他們正確價值觀及健康的自我形象。
學校發展計劃 2021-22至2023-24學校三年發展計劃關注事項:<br>1. 培養學生終身和自主學習的技能,並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br>2. 透過基督教信仰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強化生涯規劃、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和擴闊全球視野,並加強他們對己、對人和對社會的聯繫。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設教職員發展委員會,定期舉辦學術或教學研討會、講座及工作坊,發展教師專業水平,以擴闊教師視野;每學年均有教學分享會及聯校退修會,教師互相鼓勵支援共建學習社群;校方更撥備資源,鼓勵及支持教師專業進修。
全方位學習 本校課外活動設有四十多個學會,分為六大範疇:基督徒團契、學術、體藝、社會服務、興趣及學校服務學會。透過多元學習體驗,培養學生不同的興趣,推動正向生活模式,發展學生潛能,加強對學校的歸屬感。<br>體藝團隊在不同的校際比賽中表現優秀,屢獲殊榮。學生從組織活動和服務他人的活動中,學習與人溝通,建立領袖才能。<br>此外,透過跨學習領域的協作,學生能結合不同的學科知識;又透過全方位學習活動和海外考察團,讓學生跳出課室,擴闊視野。<br>本校每學年舉辦兩次活動日及試後活動,為各級學生提供多類型體驗,在各學習領域方面的學習有所得益。各級的大型活動分別為中一成長型思維活動、中二成長日營、中三生涯規劃日營、中三及中五放空休整日、中四及中六失敗體驗日等;在智能發展和體藝發展方面,透過多個課後培訓班,發展學生潛能。在價值觀教育和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方面,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培養學生領導才能,磨鍊堅毅的精神。生命教育科及課外活動委員會提供多項社會服務,讓學生盡己力貢獻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