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新界沙田馬鞍山馬鞍山路208號

發展全人教育,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及正確價值觀,實踐校訓「勤儉忠信」的精神,服務社會。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曾慶業先生
校長 李胤鋒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東華三院
宗教 -
創校年份 1977
校訓 勤儉忠信
學校佔地面積 約 6,972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0
全校教師總人數 53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9%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2%
特殊教育培訓 38%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6%
5-9年 17%
10年或以上 57%

中一班數 3
中二班數 3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3
中六班數 3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中二、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地理*、中史、歷史、初中電腦、音樂、體育、家政、普通話、視覺藝術、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賽馬會MAKER+創新課程(中一至中三)、綜合藝術(中一至中二)、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二)、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史、歷史、地理、經濟、電腦與資訊科技、體育、音樂、視覺藝術、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初中以中文為教學語言,部分初中班別,以英語學習地理科及科學科的部份課題。初中中、英、數按能力分組教學;而高中中、英、數、通按能力分組教學。本校透過中英文閱讀獎勵計劃、校際朗誦比賽、英語週、聽歌學英文和辯論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為了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全人教育,透過使用不同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多元智能,提升自信,重建學習動機,以提升學生在學業和品德的表現。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本校於18-19學年於中、英、數推行分層教學,按同學的能力分組,並設計課程予不同能力的學生,最後透過考核調適,讓不同能力的學生有著成功的體驗。部分科目已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進行課程剪裁,以便教師靈活地按學生的能力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使學生獲得愉快和成功的學習經歷。大部分科目分為核心和延展兩部分課程,教師會按學生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選修科包括:歷史、經濟、物理、生物、體育、中國歷史、地理、化學、企會財、視藝及旅遊與款待<br>2. 課程重點:初中部分班別採用小組形式以英語學習生活與社會科、科學科及地理科。初中各科均注入校本課程元素,以配合高中課程和評核的最新發展。本校得到香港賽馬會的資助,在17-18學年於中一級推行「創客教育」課程,課程旨在提高同學們的同理心、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課程將會逐步擴展至初中級別(中一至中三級)。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在照顧學習差異上,教師會按學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學習目標,編寫教材及安排教學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br>學校於各級別,因應同學能力,於中、英、數進行分組教學。同時本校推行小班教學,推行雙班主任制,於初中推行課後補習班,加強對同學的關顧。<br>學校提供免費校巴服務,貫通九龍新界各區。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和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本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不同渠道和方法,恆常與家長溝通,建立互信的關係,與家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方法及策略。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家校合作 家教會成立至今已踏入第二十二年。在這段期間,家教會擔當家長與校方之間的橋樑,積極發揮家校合作精神。
校風 本校注重培育學生全人發展,建立自律守規行為及自然樸素的服飾儀容,幫助學生發揮潛能,提倡東華三院服務社會的精神。<br>本校亦設有「學生成長關顧小組」,負責統籌及協調各組活動,全面照顧學生需要及有效運用資源。<br>此外,本校亦增聘合約員工,協助老師制訂及推廣活動。<br>另外,東華教育心理學家定期到訪學校,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專業輔導服務。<br>在德育方面,本校會利用班主任課、週會堂及東華三院德育課程,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及重視生命。
學校發展計劃 本學年重點是以學生為本,啟發潛能,按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基礎建構課程。另外本校重視培養同學的科學素養,增加同學於科學學習的資源。課堂上,老師會先回應預習,引發動機,並講述學習目標、然後進行互動教學,最後是重點總結,以完成課堂教學「五步曲」,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此外,本校會培養學生個人品德修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運用不同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效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學效能。在課堂專業發展方面,鼓勵教師建立互相協作。教育局過去支援本校的中、英、數及科學校本課程,並強化科學探究和專題研習的推行。學校又參加教育局價值教育學習圈計劃,發展校本價值教育。老師積極在本地及海外舉行的專業交流會上,分享校本教學經驗,尤其是電子學習和環保科學教育。
全方位學習 為了讓學生參與不同課外活動,促進全人發展,學校在學術、興趣、服務及體藝四方面,舉辦20多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