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學校重視培養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初中按學生能力採取不同的教學語言安排,大部份於中文授課班別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br><br>在聯課活動方面,學校每年均舉辦語文周,兼有中、英、普通話的多元化活動,亦積極參加香港校際朗誦節及語常會舉辦的各項活動和比賽。初中設英語遊學獎勵計劃,高中則有紐西蘭交流活動,獎勵學生學好英文及體驗在英語國家運用英語。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關注並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初中學生按能力分小班教學,課後又設中、英、數提升班及鞏固班以照顧個別差異,評估未能達標的同學亦有溫習措施。教師透過同儕觀課及共同備課,提升教學效能。學校每年有戶外學習日,亦有「走出校園」的聯課活動計劃,推動學生擴闊學習範圍。學校注重持續評估,設有考評組統籌其事,各科設平時分,計算平日課業及課堂表現。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開設15個選修科目,學生可按自己的能力及興趣選修2-3科。<br>2. 課程重點: <br>i)初中會按學生能力剪裁合適課程。 <br>ii)考評方面,各科均設基本能力題及富挑戰性的增潤題,以照顧差異。 <br>iii)初中設綜合人文科,以統整初中人文學科領域內科目和課題,使學與教更有系統。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中、英、數、科學等科目均有已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老師。 |
模式融合教育 |
學生支援小組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支援課程,包括外購訓練,如讀寫訓練、言語治療、社交訓練等。此外,為有需要學生作校內及校外考試的特別安排,並為個別融合生制訂個人學習計劃。透過班主任及老師日常觀察,轉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讓教區教育心理學家作評估及跟進。學校亦透過個案研討會,讓老師及早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作出轉介,讓學生接受教育心理學家的支援。學生支援小組亦舉辦不同類型共融活動,營建校園共融文化。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亦透過不同類型的小組活動及愛心大使的關懷,讓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改善人際關係及提升自信心。高中學生參與生涯規劃課程,透過參觀、個別面談、小組訓練及試工,讓學生更認識自己,從而規劃未來。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於1995年成立,工作如下: <br>1. 家長與學校合作籌備學校活動,如敬師日及旅行; <br>2. 設立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全方位學習以達致全人發展;<br>3. 參與學校事務活動,如協助甄選午膳供應商;<br>4. 舉辦家長工作坊及親子活動。 |
校風 |
校風嚴謹,紀律嚴明。訓輔組設立獎懲計劃,訓練學生自律自學精神。透過學生發展組屬下不同組別所舉辦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及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建立健康校園,營造關愛文化。學校重視學生靈性的培育,引領學生認識天主,透過宗教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主要關注事項(2021-2024): <br>1. 培養學生正面的學習態度。<br>2. 培養學生身、心、靈的均衡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有專責小組負責教師發展及培訓工作,每學年策劃多項校本教師發展活動,包括研討會、工作坊、專題演講及教學經驗分享等;並經常到其他中學作學習交流,藉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培育。 |
全方位學習 |
種類多元化。包括宗教、體育、藝術、學術、興趣小組及社會服務等約40多個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