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一、 教學語言:本校向來主要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亦將繼續主要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但為了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部分2022/23學年中一新生的個別初中科目,按教育局建議,以中文作為教學語言,並配合相應措施,幫助學生順利銜接至以英語授課之高中課程。 <br>二、 溝通語言:為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營造英語學習環境、教師(仼教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科目)應使用英語與學生溝通。本校亦歡迎所有教職員使用英語與學生溝通。 <br>三、 宗旨:全校語文政策旨在豐富校園內的英語環境。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其首選語言,不容易在校外覓得以英語溝通之環境,因此,全校團隊努力為學生提供富含英語的環境,以支援他們自信舒適地運用英語溝通。 <br>四、 學與教:透過「跨學科語文」的概念,整合統籌各科目和委員會,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學習材料。在課堂內外教師以一致的語言和學生交流。如仼教科目以英語授課,課後教師應以英語和學生溝通;仼教中文授課學科的教師則以中文溝通。不鼓勵使用混合語言。 <br>五、 學生活動及與學生的溝通:除特殊情況需要之外,學校集會以英語進行。佈告板及展示板上的內容皆採用英語,如有需要則同時展示英文及中文版本的內容。所有發佈文件(例如通告等)應以英文撰寫,如有需要可同時使用英文及中文版本。不接受中英混合。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以弘揚基督關愛精神為辦學宗旨,我們的團隊致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包括: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課後支援等,務求讓尚未完全發揮英語潛能的學生,盡快適應本校的英語學習環境,以照顧學習差異。<br><br>本校學與教與時並進,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各學科每年進行課堂研究以促進學生學習及同儕專業發展。另外,本校舉辦不同工作坊,例如學習型態、學習方法等以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同時,本校採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例如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同儕互評、互動電子學習等,幫助學生在課堂內和外學習。各科組共同協作,以增強學生推理和批判性思考和推行跨課程語文學習計劃。本校參與「林氏基金」的社企計劃,成為全港第一間中學設立S-Café,咖啡室由學生營運,讓學生於實境體驗中應用商業運作知識及學習企業責任。另有泡咖啡和拉花工作坊等活動。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經濟及理財教育設有校本課程,以涵接初中和高中課程。<br>2. 課程重點:不同科目如數學科,會採用合作學習的策略,以強化同儕學習。中五及中六同學,可因應興趣及需要,修讀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一)。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採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透過按能力分班及小班教學,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以抽離方式為資優學生提供由學校、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大學舉辦的課程。設有學業提升班輔助學習能力稍遜之學生。另外,本校重視全人發展,各科組和部門,例如課外活動統籌組,輔導委員會,價值教育組,藝術經歷統籌組,升學及就業輔導組通力合作,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都有全面的發展。全人發展框架(2021-2024)專注於培養學生的身心靈健康、生活素養、成長關係和國際視野。通過廣泛的活動,我們的學生被灌輸了正面的價值觀,例如同理心、責任感、探求、堅毅、感恩和公義。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及成績稍遜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學校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本校獲教育局增撥的額外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計劃。成立SEN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及學生輔導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提供專業意見及支援;增聘學生輔導員與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購買中、英、數學補習班、讀寫障礙訓練班、言語治療、行為情緒管理訓練班及社交訓練小組等服務,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加強學生的社交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提供講座,讓初中生了解有特殊學習需要同學的學的學習特性;參與不同教師培訓課程;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和測考調適。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宗旨是促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和聯繫,建立共同合作的友好關係,以改善學生的福利及加強教育之效果。家長教師會除了積極參與校務,如膳食監管外,更為各家長舉辦講座、週末小聚、親子旅行等活動。本會的家長義工隊,更為學校提供服務。 |
校風 |
校風淳樸,紀律嚴明。訓導組和領袖生幫助同學建立自律性。學校一直致力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學習者。我們培養讚賞和支持的精神,以表揚努力和在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加強學生為個人最佳(PB)設定目標,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學習和自我設計學習和職業生涯旅程的能力方面取得的成就。另外,輔導組與學校社工推行多項計劃,例如「SmarTeens」、「中一新生適應計劃」、「領袖訓練計劃」等,讓學生健康成長及融入校園生活。 |
學校發展計劃 |
本校2022-2024年發展計劃重點:<br>重點關注1: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學習者。<br><br>重點關注2:支持教師和工作人員幫助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學習者。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是學校珍貴的資源,教師培訓成為學校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學校鼓勵教師參加由海內外學術機構及教育局擧辦的各種課程。 我校的教師團隊提倡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向學生提供積極的回饋,鼓勵學生持續努力作出改善。 |
全方位學習 |
按學術、非學術、服務及宗教而設立30個活動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