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式芝書院
梁式芝書院

九龍秀茂坪曉光街80號

本校旨在貫徹天主教的全人教育,本著校訓「主為我佑」,讓學生步武基督,在靈、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均衡發展。我們致力建立理想的學習環境,協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具高階反思能力,培育她們成為積極樂觀青年人、彰顯良好品格,關愛鄰人,並引導她們關心社會,認識祖國,竭力回饋社會及世界。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溫國光神父
校長 吳小玲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辦學團體 天主教香港教區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77
校訓 主為我佑
學校佔地面積 約 5,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310(包括學生會會費$20、家教會會費$20、社費$20及其他學習設備$25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4
全校教師總人數 56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6%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9%
特殊教育培訓 45%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52%
5-9年 2%
10年或以上 46%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倫理/宗教教育、普通話(中一、中二)、生活與社會、體育 <br><br>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語言藝術、數學、科學(中三)、地理(中三)、歷史(中三)、基本商業(中三)、音樂(中三)、視覺藝術(中三)、普通電腦科(中三)、跨課程語文學習 <br>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地理(中一、中二*)、歷史(中一、中二*)、科學(中一、中二*)、普通電腦科(中一、中二)、音樂(中一、中二)、視覺藝術(中一、中二)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倫理與宗教、旅遊與款待、倫理/宗教教育、體育、價值教育、藝術教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外間機構提供的應用學習課程,視覺藝術科(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及其他語言科目 

語文政策 1. 英國語文 – 本校致力創造豐富的英語語境,增加同學接觸英語的機會。為悉心培養同學學習英語的興趣及熱情,擴闊同學對英語文化的認知,本學年以「正向教育」為主題,在友愛的氛圍下推廣英語。為加強英語學與教,本校設立語言學習室,配備先進的多媒體電子學習設備,一方面加強同學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另一方面讓她們掌握與時並進的電子資訊能力及資訊素養。初中設拔尖補底班照顧同學學習差異;全年定期英語口語訓練專注培養同學英語說話技巧;同學輪流於學校早會以英語領禱並作分享;校內壁報通告均以英語展示,讓同學在校園生活中熟習英語。不同的英語活動如校際朗誦比賽、全校英語周、英文話劇及音樂劇、英文閱讀計劃、英文電影欣賞、英文書展,鼓勵同學通過不同活動學習詞彙,善用英語表達。 <br>2. 中國語文 – 本校中國語文教育著重培養同學語文學習能力,使她們學會學習、發展潛能,實踐人生目標。在日常課堂中,老師通過研習經典文學作品,引導同學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建立良好的品德情意。此外,老師通過舉辦「茶藝坊」、「粵劇工作坊」、「中國文化日」等課後活動,積極弘揚中國文化,讓同學深入認識中華文化的優秀面,進而增強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承傳良好的民族文化。 <br>3. 普通話 – 本校鼓勵同學於課後以普通話與科任老師溝通,亦鼓勵同學參加朗誦比賽,增強普通話訓練。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致力推行跨科語言計劃及跨課程閱讀,幫助同學擴闊思維,觸類旁通,擴闊學習基礎以裝備學生適應多變的世界。同時,本校引導同學將反思學習模式應用於不同學習活動,訓練同學透過具體經驗進行觀察與反思,以理解其過去經驗與自身認知不一致的事情,尋求事情真正的意義。學生透過思考與分析,將新的經驗素材有系統轉化成概念,建構知識並實踐所學。本校也與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組協作並推行跨科語言課程,優化同學英語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在不同科目運用英語技巧,加強同學語文能力和學習能力。在資訊科技教育方面,本校進一步於課程、課外活動中推行電子學習,提供學習平台讓學生自主學習,認識人工智能及應用程式編程等初階入門法,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基本三科或應用學習課程。透過老師的協助,每位同學跟據能力評估,參考其個人志願及,作出正確的選擇,修讀心宜的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初中各科均制定合適的校本課程以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注重同學的不同需要和多樣性,運用校內的資源,推動「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同學的學習差異,不同科組及級別均推行增潤課程、分班教學和課後學習活動,強化同學的學習效能。此外,我們還鼓勵一些具的潛質同學追求卓越,根據他們在不同學科和領域的興趣與才能,參加不同的校際比賽、交流活動和大學課程,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潛能。我們致力於在STEM中實施學習任務,以加強同學整合和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輔導組更為個別需要的同學提供「勵進計劃」課後支援小組和專注力訓練小組等。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學生支援組連同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例如:讀寫訓練、社交技巧訓練、言語治療、輔導服務等,並會舉辦不同類型的共融活動,推廣校園共融文化。學生支援組定期進行學生評估及家長面談,共同支援同學的學習和成長。本校亦鼓勵教職員參與相關課程,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透過教育局「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撥款」,改善中文學與教,加強學習能力,建構共融校園。
家校合作 本校家長教師會於1993年成立,旨在加強家校合作及聯繫,優化同學、家長、學校三方之溝通,幫助學生成長。本會每年均會舉辦不同類型活動,包括親子工作坊、周年大會、中一及中二級分享會、親子旅行等。本會《家長會訊》等特刊不但協助家長進一步了解學校,更能向家長提供平台互相分享交流。本會一直設有學生傑出服務獎,以鼓勵及表揚品學兼優、熱心服務的同學,另亦設立了清貧學生助學金,以協助有需要學生,資助其參加活動,拓闊視野。 
校風 以耶穌基督的精神和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為本,本校致力提供全人教育,幫助學生發展成為全面的女性領袖。我們致力發揮學生的潛能,啟迪她們積極上進,終身學習,並以樂於服務的熱忱,關心社群,貢獻國家。本校設雙班主任制度,每年舉行不同形式的家長會、家長日及家教會活動。學校教育心理學家和學校社工提供深入指導及輔導服務。本校設有領袖生等領袖團隊,同時亦推行大姐姐計劃,在學業輔導和個人成長等各方面幫助初中同學投入校園生活。學校提供小班教學和小組輔導工作坊,照顧成績稍遜的同學。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2021-2024年度關注事項:  <br>1. 培育同學在反思中學習,讓其能盡展潛能,以迎向未來挑戰。 <br>2. 培養同學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持守天主教的核心價值及建立正向的人生。 <br>3. 制定並落實推行措施,以維護安全有序的校園學習環境,並培育同學成為守法的良好公民。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由2020/21學年起,教育局對新入職教師、在職教師以及晉升教師的培訓有新要求。除教育局為相關教師提供更有系統和更聚焦的專業發展機會,以落實香港教師專業階梯,本校亦在不同層面向老師提供核心培訓課程和相關資源。每一學年會定期舉辦有關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國安教育、e-learning、STEM教學、自主學習、正向教育、身心健康等講座及工作坊。教師發展組特設校內獎勵計劃,鼓勵老師積極參加由教育局、天主教香港教區、各大專上學院及專業機構主辦的課程、講座、研討會和工作坊。為響應自主學習的教育目標,各科組亦鼓勵同事與本組合作,協辦適時及適切的培訓課程,學校亦同時會為老師安排與不同的學校、專業團體交流,擴闊視野。
全方位學習 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本校課外活動分為體育、音樂、藝術、服務及擴闊視野五大範疇。中一及中二級推行「一生一體藝/服務」計劃,長遠培養學生不同領域才能。本年新增多個藝術發展相關的校隊及興趣班,包括英語音樂劇製作、漫畫班、插畫班、中文書法班、陶藝製作班等;音樂方面新增古箏隊及無伴奏合唱團;體育活動方面則新成立花式跳繩隊,同學皆熱衷參與。<br><br>本校各校隊成員致力參與多項全港性比賽,尋求自我突破,發揮團隊精神,並於比賽中屢獲殊榮,為校爭光。體育方面,丙組排球隊奪得學界排球比賽(九龍區第二組)亞軍;於美國科羅拉多舉行的世界跳繩青年錦標賽2023,在4×30秒單人繩速度跳中勇奪第三名、交互花式跳繩第三名,國際公開賽個人花式跳繩第三名。全港花式跳繩比賽中於1分鐘6人大繩項目奪得冠軍。音樂方面,聯校音樂大賽2023中,本校手鈴隊勇奪金獎;初級及高級組合唱團、弦樂小組、中樂團皆同獲銀獎,成績斐然。中文劇社及英文話劇組於香港學校戲劇節奪得「傑出演員」、「傑出合作獎」、「傑出整體演出獎」、「傑出影音效果」等多項大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