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九龍何文田忠孝街101號

本校秉承基督精神辦學,以「仁愛忠誠」為校訓,著重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及靈性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又致力培育學生成為有自學精神、文化修養及良好品格的年青人,對家庭、社會、國家及整個世界具有承擔精神。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植頌匡先生
校長 林玉琪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982
校訓 仁愛忠誠
學校佔地面積 約 8,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年費)
學生會會費 $30(年費)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中一至中五:$450; 中六:$30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9
全校教師總人數 62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7%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34%
特殊教育培訓 45%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9%
5-9年 7%
10年或以上 74%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化學*、生物、電腦*、歷史*、中史、地理*、普通話、宗教、家庭生活教育(中一及中二)、設計與科技*、家政*、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三)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生活與社會(中二)、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綜合科學(中三包括物理)*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課程二、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五及中六)、中史、歷史、地理、倫理與宗教、視覺藝術、體育、音樂、旅遊與款待(中四、中五)、「其他學習經歷」(中四、中五)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物理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化學

語文政策 I. 實施全校英語教學策略,重視兩文三語。1. 英文科以小班教學及分組,因材施教。2. 全英語授課科目:初中英文班之綜合科學、物理;高中的物理科、化學科以英語授課。3. 其他科目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測考卷並設英語題。4. 配合英文科的教學,製作各級校本英文學習套及作業套。5. 舉辦英語銜接課程。6. 開辦初中課後/暑期英語進修班、高中公開考試增潤課程。7. 安排學生到其他中學或國際學校參與英語課,例如拔萃男書院之互動英語活動、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之Play Back互動英語課等。<br>II. 全校參與提升學生的英文水平。1. 學與教組推動早讀計劃,鼓勵學生按自己的能力閱讀共分為十個級別的英文書籍。2. 電腦化英語室進行多元化英語活動;3. 舉辦English Fun Day、中一及中二英文科戲劇課程、跨科英語大型音樂劇;4. 各科安排「跨語文學習」(LAC)、「跨課程閱讀」(RAC)教學策略。
學習和教學策略 重視學生學習成效,為學生設定10個「學習者層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拾級而上,追求卓越;發展STEAM及跨科組專題研習,並配合互動教學、合作學習及校本層級教學制度,以同卷分層、課業分層等,讓老師有策略地推動和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使學生學業水平持續遞進。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數學延伸課程二、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企會財、中史、歷史、地理、旅遊與款待、視藝、體育、倫理與宗教<br>2. 課程重點:1.校本課程包括「生活與社會」之「財富管理」、「家庭生活教育」、「生涯規劃」課、「探索世界課」、「正向成長之旅」等。2.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引入層級制度,於教學、課業及測考推動層級觀念,使學生能循序漸進,並按程度接受不同的挑戰。3.為展現學生多元智能,學校亦積極鼓勵高中同學參加應用學習課程。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重視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推行層級教學、課業及測考制,照顧學生的不同能力,鼓勵進步;又設校本「策略性延伸課程」及資優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表現。
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在不同的層面上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幫助處理在學習、社交、行為及情緒上的需要,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校亦重視家校合作,與家長一起支援學生。本校特殊學習需要支援小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校本言語治療師、支援教師、教學助理及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支援計劃導師。學校因應個別學生需要,提供教學、功課和測考調適、開辦課後功課班、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及設立「共融大使」計劃,讓中一新生盡快融入校園生活。本校亦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計劃」,提升學生的社交及溝通技巧;邀請教育局及不同大學及機構,為教師提供教學策略上的培訓。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本校重視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例如舉行家長學堂、敬師日及各項家校合作活動,例如水果日向學生派發水果;協助學校校慶及不同傳統節日活動、家教會會員大會、旅行日、「敬師裹糭迎端午」及不同學習班等;家長義工投入校內工作,例如流行性感冒疫苗注射服務、開放日攤位、家長委員大會及家長校董選舉;協助中一入學家長介紹本校特色。家長委員積極參與校內委員會工作及義工服務,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的活動、舉辦家長講座等;另印製「家長手冊」、家長聯繫錦囊、出版「家長教師會通訊」等,促進家校合作。
校風 推行正向品格教育,透過培養學生成長思維、發掘及運用性格強項、建立幸福感,讓學生學習以正面的態度、積極的信念和盼望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從而邁向豐盛人生。
學校發展計劃 I. 展現正向品格,積極認真學習 II. 探索自我,規劃人生 III. 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學校一向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設教師專業發展組,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效能。學校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例如中文科、英文科、歷史科等;此外,又與不同大專院校或校外機構合作舉辦不同教與學的計劃及活動;申請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拓展及優化學校各項工作。本校教師培訓活動多元化,包括教學分享、各學習領域的友校交流、學生生涯規劃工作坊、生命體驗活動等。學校亦積極鼓勵各科透過同儕觀課、校本及科本培訓活動、優質課業及課堂設計分享,達致教學相長。
全方位學習 1. 課外活動:約60項,包括基督徒團契、二胡學會、管樂團、創客空間、花藝學會、天文學會、花式跳繩學會、辯論學會、魔術學會、編程學會、茶藝學會等;制服隊伍有童軍、紅十字會青年團;服務小組有電視媒體製作服務組、公益少年團、環保先鋒、共融大使等。<br>2. 聯課活動:包括一年多次的境內外學習交流團,社區服務學習日,其他學習經歷體驗日、學校文化日、跨科英語日、傳統節慶活動、領袖訓練營等;視覺藝術展、英語音樂劇表演、英語戲劇「編、導、演」課程、英語戲劇表演、文化交流英語論壇、聯校音樂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