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兩位外籍英語教師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溝通能力。英語獎勵計劃及定期舉行英語日營造英語氛圍。學校宣佈以英語及普通話進行。設中文及英文辯論隊加強語言訓練。設語文獎學金表揚兩文三語突出的學生。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注重兩文三語訓練,拔尖補底計劃照顧學習差異。初中設英文、數學拔尖班及中、英、數輔導班;高中設中文及英文拔尖班。藉學科訓練學生各種共通能力及高階思維。男女生均須修讀設計與科技及家政科,發展生活技能。高中提供文理商多元化課程選擇,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為中一學生設跨學科英語課程,以便他們適應英語教學的環境。圖書館定期舉辦書展及書籍推介講座,並透過網頁提供最新資料。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於中四均須選修三科。選修三科的學生在第一次考試後可退選一科。<br>2. 課程重點:中一級跨學科英語課程、中一級英語藝術及文學、中五級通才課程。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術方面,本校為提高學生中、英、數三科的水平及照顧學習差異,中二及中三級採用「能力分組教學」,開設英文、數學拔尖班及中、英、數輔導班。另外,在課後更針對學習能力的差異加設增潤課程、精研班、輔導小組等,以達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除了拔尖補底措施,教師均深入探究及實踐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照顧課室內的學習差異。本校亦已成立專責小組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照顧學習差異,本校在中四至中六級,由四班分拆成五班。非學術方面,本校已成立專責小組,制定政策,幫助學生在身心及社交方面健康發展,並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生活習慣、正面的態度及價值觀、生活技能及抵抗誘惑的方法。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統籌教師、中、英、數科任老師)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聘請融合教育導師及融合教育助理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支援,同時,本校言語治療及職業治療服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我們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功課及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校亦與教育局及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本校極重視與學生家長的聯繫和溝通,每年均舉辦多次家長晚會及家長日,讓家長增加對本校之了解。家長教師會舉辦家長講座、工作坊、興趣小組、團契、旅行等活動,並成立家長義工隊。此外,本校定期印發通訊,讓家長了解本校的最新發展。 |
校風 |
建基於聖經真理,校風純樸,學風濃厚,師生親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兩位駐校社工、聖公會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資深教師輔導學生。中一級實行雙班主任制,加強對學生的關顧。 |
學校發展計劃 |
在2021至2024三個學年,本校的主要關注事項︰<br>1. Be the light and Be enlightened<br>2. With Love We shine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著重教師專業發展,編製專業發展檔案,鼓勵持續學習、專業交流,進行學習研究,將學校發展為學習型組織。每年舉辦教師講座及參觀交流活動。 |
全方位學習 |
學術班、興趣班、美術、音樂及體育訓練班超過50項。每年均為高、低年級學生舉辦領袖訓練營,安排學生參觀文藝展覽,並舉辦暑期海外英語遊學班,學生有機會赴國內及國外進行研習、交流及社會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