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一向貫徹兩文三語政策,透過正規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和溝通能力。學校在初中施行母語教學,提高教學效能,但同時亦會安排有能力以英文學習的同學,在數學科及科學科接受英文授課,增加他們學習英文的機會。在高中階段(中四至中六),因應同學的興趣及能力,在生物、化學、物理及數學科開設以中文及英文授課兩種課程。學生在升讀中四時,學校亦會安排英語銜接課程為學生作好準備。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推行全方位學習,透過專題研習、「學生學習–閱讀計劃」、「德育及國民教育計劃」以及資訊科技的學習,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另外,持續性評估的推行令老師及學生更明確掌握彼此在教與學方面的效能。部分學科亦已進行校本課程剪裁計劃,因應學生的潛能、能力及需要作出配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另外,學校一直推行多項閱讀計劃,包括:中文及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家校閱讀研習坊(中文科)、寫作班(中文科)及「學生學習–閱讀計劃」。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本校安排超過90個選科組合讓同學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作選擇。<br>2. 課程重點:本校的中文、英文及數學(初中)教授的課程均作校本剪裁,以配合同學的學習能力及教學需要。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為提升校內的關愛文化,本校輔導組推行「朋輩輔導計劃」、「希望工程」、「三好輔導計劃」、「摘星計劃」等,令同學在互助互愛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另外,學校亦推行「共融校園政策」,特設學習支援小組,協助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個案輔導,小組及課後支援活動,以及教學及評核調適,並為個別學生提供個人的學習計劃,以提升學習動機,及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另外,本校亦為初中同學安排有關中英數的拔尖保底課程,更在初高中各科特設菁英計劃,栽培成績卓越的同學。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並成立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每年均會安排老師報讀融合教育相關課程。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除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學習支援老師外,亦包括聘請輔導員、校本言語治療師、教學助理及外購職業治療服務,以協助跟進學生的情況及安排合適的訓練活動。同時,學生支援組亦會安排多元化的課後活動,以發掘學生的興趣及潛能。學生支援組與科組協作,共同在學與教層面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多元化的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功課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此外,本校亦安排校內測考調適及協助有需要的同學申請公開考試調適,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本校亦與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其他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訂個別學習計劃,及定期檢視計劃成效。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除定期安排家長教師會議作溝通外,本校與家教會亦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推行家校合作,例如:親子旅行、親子閱讀計劃、親子運動日及座談會等。另外,家教會又撥款成立數學科、初中科學、物理、化學及生物五項獎學金,以及公開試摘星獎,並經常資助學生參與國際性的交流活動,以拓展同學的視野,而家教會刊物《連繫》亦是家長表達意見的平台。在2015年,本校更榮獲第一屆東區家長教師會最積極推動家長教育大獎。 |
校風 |
本校校風淳樸,學生喜愛校園生活,師生關係良好,對學校有歸屬感。學校秉承喇沙會精神,建立開明、自由、關顧及愉悅的校園文化,以學生為大前提,推行「自我管理計劃」、「健康及關愛校園計劃」、「思齊盾計劃」、「訓輔合一政策」等,令學生明白及支持學校的教育理想,努力學習,培養健全人格,回饋社會。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推動自主學習及互動學習,以提升學習效能:<br>為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校方極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本年度我們將會加入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及翻轉教室元素,多樣化的電子教學,讓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同學都能有效能及有效率地學習。同學們會學習如何計畫、執行及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br>2. 共建健康校園,提升學生個人素養:<br>本計劃以幫助同學提升身心靈健康為基礎,本校將協調校內不同組別,透過各類活動及宣傳,如上課、網頁、壁報、晨讀、學生閱讀計劃等,師生同行,培養正向思維之餘,也藉具體的活動,營造健康快樂的校園環境,讓同學配合自己的長處,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每年均安排三次教師培訓日,並進行「同儕觀課」。另外,教師更經常參加各種複修課程、研討會、有關課程的工作坊等,俾能教學相長,令學生獲益。<br>近年,學校除與喇沙會轄下學校及其他友校作專業學術交流外,更在校內推行學習圈及課堂學習研究、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及翻轉教室等跟學與教相關的關注事項,務求提昇教師的教學效能。 |
全方位學習 |
學校重視發展學生的多元潛能,設有約40個課外活動小組及學會,分為學術、服務、興趣、體育及藝術五類,務求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均衡的發展。本校積極鼓勵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聯校或學界活動及比賽,包括:機械人設計比賽、美國無人機公開賽、不同制服團隊的各類比賽,各項朗誦及運動競賽等,屢獲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