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主要以英語授課,並從教學、語言環境、活動(包括暑期班、夏令營、海外英語交流團)、家庭及外在資源等提高英語水平及學習效果。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以激發「興趣」及培養「自學能力」為教學原則。教學方面,鼓勵「教室內外」配合,著重考察、實驗、學習營、小組習作、研究、閱讀等自發學習方式。以「敬主愛人」及「均衡卓越」為教育理想;重視學生學業、品德、活動、服務、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資訊科技、健康體能各方面的發展。按教育局課程指引的七個學習宗旨及本校教育目標(提升學習興趣及學會學習),提供全面及均衡的課程,包括不同的學習經歷和學習領域,為學生將來的生活、就業、進修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此外,亦按教育局有關的指引及校本精神,安排閱讀時間(包括早讀及各科閱讀計劃)、改善閱讀環境,提高閱讀興趣、提供多元化和合適的閱讀材料及善用科技等,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改善學生閱讀技巧,從而促進其學習能力。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提供10選修科目及超過100個科目組合給學生選修。同學亦可選修數學延伸課程單元一或單元二。<br>2. 課程重點: <br>a. 高中提供多元化的中學課程,照顧學生不同的才能和學習的需要。<br>b. 中一至中六均設宗教及倫理科,以天主教教會價值為本,加以天主教教肓五大核心價值,設計切合本校校情的課程,培育學生敬主愛人的情操。<br>c. 初中加入STEM課程,針對學生興趣設計校本課程及實驗,提升學生協作及創新能力,培養創意及解難思維,令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大滿足感,亦為未來社會需要做好準備。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各科均有「拔尖補底」計劃,星期六早上及課後亦有「補底」班,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情況。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學生支援小組由副校長、融合教育統籌主任、社工、輔導主任、教學助理、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組成。小組工作包括定期審視校內共融文化,制訂支援學生的計劃,為有特殊教育學生提供協助。措施包括校內考試調適、外購言語治療服務、各種不同的小組訓練等。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定期安排學生支援組成員與家長會面,共同檢視學生的進展。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舉辦不少家校合作及親子活動,如家長工作坊、舊書義賣、校服回收、新春親子同樂日等。 |
校風 |
校風純樸,致力培養關愛文化。師生關係和同學朋輩關係融洽。高年級同學透過「大哥哥」、「朋輩輔導」等計劃關顧初中同學,共建關愛文化。學生會架構高度民主,培養同學民主自治精神,並透過不同課外活動,鼓勵同學均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好能發揮學生的各項潛能。<br>2. 以天主教的五個核心價值和學校校訓,培育學生正向的人生態度。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重視教育改革及新理念、以輔助學生全人成長,並在教師身心健康、自我完善、使命感及團隊精神等各方面協助其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由課外活動組及學生會統籌30多個學會及服務小組舉辦課外活動。本校並設田徑、球類、彈網、棋藝、辯論等多支校隊及歌詠團、中樂團、樂器組等文藝小組。此外,學校每年舉辦體驗活動週,學生參與自我挑戰活動及領袖訓練營、參觀文化遺產、參與義工服務及境外交流等,以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增強自信及豐富學習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