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
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

九龍大角咀詩歌舞街66號

秉承世界各地龍岡宗親(劉、關、張、趙四姓)宏願,在香港興學育才,發揚文教,造福人群。因應時代趨勢,作均衡有效的施教及德育陶冶,推行均衡的教育及品德培育。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張鴻釗先生
校長 陳慧韵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世界龍岡學校(香港) 有限公司
宗教 -
創校年份 1977
校訓 忠、義、仁、勇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65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3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按教育局相關核准收費釐定)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9
全校教師總人數 59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75%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4%
特殊教育培訓 2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32%
5-9年 10%
10年或以上 58%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S.1 – S.3︰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歷史、生活與社會、視覺藝術、體育<br>S.1 – S.2︰家政、地理、歷史、普通電腦、音樂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S.1 – S.3︰英國語文<br>S.1 – S.2︰數學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S.1 – S.2︰科學<br>S.3︰數學*、地理*、歷史*、普通電腦*、音樂*<br>S.3︰科學(物理、化學、生物)*、STEAM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S4 – S6:中國語文、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旅遊與款待、地理、歷史、音樂、應用學習模式二(包括英文傳意、服務專業英語、實用心理學及流行音樂製作)<br>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化學、物理、M2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

語文政策 培養學生「兩文三語、中英兼擅」的能力。中一及中二全級數學科及部分班別的科學科以英語授課。中二至中三採用母語為教學語言的班別,輔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英語;同時提升學生普通話聽說能力。學校早會以英語,粵語和普通話進行,創造豐富的語境,如英語活動、英語話劇、各項專題研習展示等,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並為學生提供全面和均衡的課程<br>1. 各科老師設計多元化預習活動,如flipped classroom影片、工作紙等。培養學生預習的良好習慣。<br>2. 各學科制定促進自主學習的教與學配套,透過電子學習及BYOD自攜裝置計劃,以資訊科技作為增潤自主學習的工具。<br>3. 各科老師指導學生於課堂內善用筆記,深化學習資料整理的策略及延伸學習技巧。<br>4. 老師藉共同備課、互相觀課及課後檢視,加強學生的學習成效。<br>5. 全年舉辦多個學術周及主題周,全方位提升校內學習氣氛,並透過不同型式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趣味及生活中學習。<br>6. 透過跨學科專題研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促進多元學習。<br>7. 中三推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及高中英文科小班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及照顧學習差異,讓學生在高中選擇英語教學的學科;亦透過英語日、英文周、校際朗誦節及英語話劇等聯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br>8. 學校積極推動電子閱讀,為學生提升多元閱讀途徑。學生可透過學校提供的免費的電子閱讀平台,讓學生隨時隨地在線上閱讀過百本不同範疇的圖書,促進自主學習及建構知識的能力。<br>9. 學生參與不同的學科活動及比賽,並利用多個平台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除四個核心科目,高中學生可從十五個選修科中,選讀二至三個學科。<br>2. 課程重點:STEAM課節:2019年開始於中三課堂融入科學、設計、創新等STEAM元素。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中一至中六級推行雙班主任制和級會議,加強學生關顧及輔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並為有需要的學生籌辦「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英文科、中文科、數學科及通識科在中四至中六級設小班教學,加強照顧學習差異。學校設有興趣班、社交班、讀寫班及朋輩班,支援有關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並由副校長、輔導組老師、教學助理和社工組成學生支援組。教育局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檢視計劃成效,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br>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外購言語治療、社交訓練小組、課後學習輔導等服務,並聘請輔導人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本校設家長教師會,積極安排各種家校活動,定期舉辦家長講座、親子活動等,促進家庭與學校的合作。2006年7月起,本校設有家長校董,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推行一個公開具透明度和多方共同參與的學校管治架構。另外,班主任亦定期與家長聯絡,加強溝通。
校風 校風嚴謹純樸,教師嚴而有愛,學生篤學守規,待人有禮。社工與輔導組老師共同推行多項輔導計劃,讓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及提升自我,加強自信。通過周會、班主任課、班級經營活動、早會專題演講及獎勵計劃,推行群體德育訓練,營造關愛校園。
學校發展計劃 未來三年,學校致力增強學與教效能,深化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推進跨科協作。我們著重提高學生的心理質素,致力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建立正向積極校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每年舉辦三次教師專業發展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老師積極參與教育局及外間機構的培訓,進行專業交流和分享。學校設教師資訊科技應用的校本訓練,與時並進。
全方位學習 透過課堂內外、社區、工作場所等實際環境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他學習經歷。活動主要由學生會、四社、47個學會舉辦,另設有全方位學習日、商校協作計劃、內地及海外交流、社區探訪及服務、賣旗及參觀博物館等。當中,女子排球、女童軍隊伍、龍藝、花式跳繩、流行樂隊、STEAM學會及校園電視台尤其突出,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