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學校不斷強化英語學習環境,鼓勵同學隨時運用英語作為日常語言,同時促進學術的追求和發展。英語辯論、英語話劇及偶戲訓練、音樂劇及英語活動等有很好的成效,同學表現優秀,屢屢獲獎。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生活與社會及倫理與宗教外,所有學科均以英語授課。學校重視學生「兩文三語」的水平,透過閱讀計劃、優良課程及豐富的中英文活動如:辯論、戲劇、寫作等,強化中英文表達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學校亦聘請外籍教師教授英語。全校踴躍參與每年「英文週」,同學津津樂道。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以「嚴中有愛」為方針,建立追求卓越和自律學習的精神。教學嚴謹,對同學有高期望;諄諄善誘,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著重全人教育,學業和品格並重。推行「學業指標計劃」,激勵同學為自己的成績定下更高目標。著力建立同學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提升學習效能。依據課程發展處所頒布之課程指引,按公開試要求及學生能力編撰教案及講義。重視共同備計劃、「晨讀計劃」和「丘中閱讀獎勵計劃」,每年亦參加校外的閱讀獎勵計劃。成立讀書會及開辦閱讀寫作工作坊,提升同學語文能力。同學定期向全班或全校分享閱讀心得。按同學不同強項,於初中階段,中、英、數三個主修科設立「按表現分組」的上課安排,讓同學更有效學習。同學積極參加校際比賽及國際性考試,屢屢獲獎,成就越卓。學校推薦有優異才能的同學參加教育局、資優教育學院、或大學舉辦的資優課程,讓他們有適切的栽培和發展。有效實施電子學習策略,促進創新和互動式學習是我們另一關注。全校已成功推行了自攜裝置(BYOD)政策。此外,所有課室和特別室內都安裝了電子白板,以提升學習質素並增加課堂互動。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學生除了四個核心科目外,可配合自己的興趣、能力及升學計劃選擇三個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學校鼓勵同學嚴謹認真,堅毅而努力地學習。學校讓同學建立廣博的知識基礎,又設立資優教育系統,栽培精英才華,務求配合同學不 同的強項,因材施教。學校提供很多機會讓同學分享學習經驗和成果,促進學習成效。課程中尤其以中英語文、資訊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領袖才能及服務等強項,提供全人的栽培。在初中實施STEM教育的目標是促進慎思明辨和解難能力,增強跨學科學習,培養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以及促進協作和團隊合作。中三設專題研習計劃讓學生把課堂所學,運用資訊科技,融會各科知識,為現實生活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為中二至中五同學開設之「進深資訊科技課程」,培養同學成為資訊科技專才。「丘中藝術家培訓班」(繪畫、陶藝、玻璃工藝、中國書法等)充分發揮同學的藝術潛能。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於初中中文、英文及數學科設「按表現分組上課」的安排,提高教學效益。教師在課堂教學、發放功課及練習上,均有照顧個別差異及新同學的適應。又建立同學自我管理能力,為學習定目標,定計劃,常檢討。設增潤課程、強化班、資優課程系統,配合不同能力的學生。 |
模式融合教育 |
全校參與的目標,是建立共融的校園文化,加強學校員工、學生和家長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認識和接納,及為有關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特殊教育需要委員會協助校長與副校長推動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訂立共融政策、運用額外資源及人手,如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教育心理學家,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措施包括教學及測考調適,社交訓練小組、言語治療服務及個別學習計劃等。學校會透過恆常溝通機制,積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共同計劃支援措施及檢討其成效,包括每年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家長提供「學生支援摘要」及邀請有關家長參與「個別學習計劃」會議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本校運用教育局提供的資源,為非華語學生安排課後語文輔導,在考評方面提供意見和支援。 |
家校合作 |
與家長及家長教師會有緊密的溝通和良好的合作,每年設有「生果日」、家長講座、家長茶聚/工作坊/家教會旅行等活動。 |
校風 |
本校以「嚴中有愛」為方針,推動同學嚴謹用心,精益求精。「健康顯活力、堅毅添關懷」是丘中同學的特色。本著基督精神,促進同學全人發展,建立健全品格、團契精神,造福社會,榮神益人。每年有福音週,聖誕、復活節、中六畢業營及中六感恩崇拜、暑期退修營、團契及細胞小組。設立「溫情加油站」透過不同的節日活動,提升學生對與家人的關懷及愛心、將學科與生活結連、令校園生活多樣化。推行「丘中驕陽計劃」、「最佳品德獎」,激勵同學在六育有均衡的發展。推行「向日葵改過計劃」,引導同學正視違規行為。設立學年主題,建立清晰的方向:2023-24年為「對學習的追求和對生命的熱愛」。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推動學生深入探究,亦建立他們對社會的承擔。嚴謹的教學,重視教學效能,加強隊工和專業交流,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著力建立同學的嚴謹態度、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br>幫助學生建立成長心態和正面態度,能有自省及反思能力,追求卓越,充分發展潛能。同時鼓勵同學參加不同類型的比賽、交流及研討課程,擴闊視野,裝備他們去建構未來的社會,成為出色的僕人領袖。<br>2015-2016年度開始,本校獲政府甄選為全港八間提供「進深資訊科技課程」的中學之一,栽培科創專才。科創教育活動在丘中有長久歷史,近年學生在應用程式設計方面亦屢獲殊榮;學校將按社會發展需要再規劃科創教育計劃,亦著力推行電子學習。為配合社會、國家及全球發展趨勢,2023-24年度開始,學校把STEM教育進一步融入初中課程。由不同學習領域的老師一起剪裁課程,讓學生融會各科知識,發揮創意,提升解難能力,培養協作精神。為配合發展,學校將設立STEM室。 <br>繼2021-2022年度開辦高中旅遊與款待科後,為進一步配合丘中同學廣泛的興趣和多元能力的發展,本校由2023-2024年度再開辦高中視覺藝術科,使高中課程更完備。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專業發展組負責舉辦教師專業發展日,活動包括工作坊、講座及分享會,以配合學校重點關注事項。各科藉共同備課、觀課及觀課後會議,發展教學方法,提升學與教的效能。本校也著意加強中層教師之管理培訓,以促進學校持續發展。此外,學校亦致力促進老師彼此支持,以保持身心靈健康。 |
全方位學習 |
四社:信、望、愛、恩。設基督教活動、恆常活動、興趣學會及非恆常多次活動四個組別,提供多元化的其他學習經歷。基督教活動包括初高團契及細胞小組。恆常活動分音樂(歌詠團、管樂團、無伴奏合唱小組、樂器班)、體育(游泳、籃球、排球、乒乓球、越野跑、劍撃等)、藝術(設計、陶瓷及玻璃工藝、電繪等)、制服團隊(童軍、紅十字會隊伍)及學術範疇五大類。興趣學會包括電影欣賞學會、機械人學會、日本文化學會、舞蹈學會、桌遊學會、園藝學會、媒體創作學會等等。非恆常多次活動有圖書館組、社會服務團、香港青少年獎勵計劃、資訊科技學會等。2015年成立學生會,進一步推動公民教育和學生領袖發展,裝備同學成為世界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