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母語教學為基礎,部分以中文授課的科目適量地提供英語延展學習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學校在祈禱、早會廣播、運動會以雙語進行。學生會以語文能力和表現分組進行小班上課,以照顧學生學習差異。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積極發展STEAM教育 <br>隨著政府近年大力推動STEAM教育,本校著力改善STEAM的基礎設施,並透過跨學科活動及聯課活動,提升學生的解難能力和創意思維,培養學生不同的潛能,以應對未來的挑戰。<br>發展自我導向學習<br>為了推動本校學生的自主學習,我們的目標是在裝備學生必要的學習技巧,以協助他們提高其學習成果。與此同時,我們還提供了各種推動學習技巧和自主學習的活動。每次考試前會為初中學生而設的試前溫習班,中一級和中二級的班際成績比賽,本校希望學生透過參與這些活動,能建立一些良好的讀書習慣,其中包括:評估自己的學習需要,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和實施適當的學習策略和評估那些相關策略的果效。<br>為了讓學生在一個更豐富的語文環境下學習,近年我們增設了英語閣和中文閣,為學生提供更佳的語文學習環境。同時亦透過各項學業獎勵計劃和進步獎,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責任感。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除4科必修科目,學生可選讀2科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本校中一至中三各科均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興趣進行課程調適,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果效。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生輔導委員會由十位老師及兩位社工組成,就學生的需要設計適切的活動,並負責跟進學生個案,定時舉行個案會議及制定措施,與訓導委員會、學習支援委員會、班主任、學科老師、教育心理學家及家長緊密合作,務求令學生在成長中有良好的適應和發展。<br>學校為照顧學生的健康成長,各班均推行雙班主任制度,使學生無論在學業及行為方面都可得到全面的關顧;另外為營造關愛的校園文化,發揮朋輩互助精神,學校設有輔導領袖生,由高年級同學於午膳後,對中一各班進行朋輩輔導,幫助師弟師妹順利融入校園生活。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和多元化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br>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社工、輔導員、教學助理、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會為教師提供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培訓。<br>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額外人手,包括兩名融合教育輔導員、學習支援助理、學生支援助理等,同時,外購專業服務包括專注力訓練小組、讀寫能力訓練小組等。本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本校亦為有嚴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並透過跨專業合作幫助學生學習。此外,學校亦安排朋輩輔導,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br>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定期安排學生支援組成員或專責教師與家長溝通,共同支援學生。言語治療師亦會為家長提供在家協助改善學生言語問題的專業意見。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學校的家長教師會成立多年,透過家長日、專題講座及各項文娛活動,家校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及合作關係。全校均以雙班主任的形式運作,務求給予每位學生更適切的照顧,班主任經常致電予家長,互通學生在校及在家的訊息,貫徹高度的家校合作。 |
校風 |
校風純樸,對學生操行有嚴格要求。 |
學校發展計劃 |
2021-2024年度學校關注事項如下:<br>1. 優化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的教學策略,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br>2. 提供多元學習經驗,協助學生確立目標。<br>3. 建立關愛校園環境,推動正向文化。<br>教育局早前對學校進行「校外評核」,對學校的工作成果予以肯定,給了教師團隊很大的鼓舞,與此同時,亦給予學校一些專業意見,校方樂意跟進,冀求不斷進步。<br>校友會積極支持學校發展,為提升同學的學習效能,校友會捐款為高中同學安排核心科目增潤課。<br>學校未來亦會推動學生「自攜裝置」進行電子學習。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積極參加外界工作坊及增潤課程,同時亦推行校本培訓,透過校本工作坊、教學研習、互相交流及同儕考績評估,發展老師的專業。 |
全方位學習 |
本學年共設有39個學會,包括天主教同學會、學生會、社會服務與制服隊伍、學術學會、興趣學會、藝術學會、體育學會、學生組織,各學會定期聚會,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