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當女書院
聖安當女書院

九龍油塘高超道1號

秉承創校辦學團體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的辦學使命:遵從主耶穌「到普天下傳揚福音」的訓誨,以耶穌博愛精神,按天主教會辦學的理念,肩負起神聖的教育工作,致力提供全人教育,促使學生珍重和發揚基督的博愛和服務精神,宏揚中華文化的處世規範及對生命的熱愛,平衡發展物質生活質素及精神生活質素。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黃詩麗女士
校長 朱蓓蕾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辦學團體 天主教香港教區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72
校訓 明理常樂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303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6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中一至中六 $35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7
全校教師總人數 57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71%
特殊教育培訓 29%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31%
5-9年 3%
10年或以上 66%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宗教*、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科學(中一至中二)*、科學(中三物理、化學、生物)*、電腦*、公民、經濟與社會*、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視覺藝術(中二至中三)*、科技與生活(前為家政科)*、體育*、音樂*、戲劇教育(中一)、地理*、STEM(中一至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宗教、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經濟、視覺藝術、體育、地理、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技與生活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生物、數學課程延伸單元二(選修)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

語文政策 本校中㇐至中三以母語授課,並注重培育同學「兩文三語」的能力。除了課堂教學,外籍英語老師會設計多元化的遊戲和課室以外的活動,來加強學生的說聽技巧,為更全面照顧同學學習英語,除中文、普通話及中史科外,初中其他科目也會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配合不同的互動遊戲,以增加同學接觸英語的機會。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為中一至中五的學生增設學習檔案,培養學生建立學習歷程:學生按時完成反思及自我評估等,並於家長日班主任與家長一起檢視學生的成績時作為對照,從而了解學生學習盲點,改善不足,提升學習效能。/ 2. 於初中培養學生摘錄筆記的習慣:老師為各科的特質制定筆記評核準則及教授各科學習重點,培養學生有系統建立學習習慣。/ 3. 照顧學習差異:為中一至中三的課後增潤班,協調中、英、數各科,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供相應的支援,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高中學生設課後補課班及安排學生參與校外機構舉辦的中學文憑模擬考試,加強備試能力。/ 4. 鼓勵學生閱讀中學習:各學科按時帶領學生到圖書館借閱圖書,亦設小小讀書報告、書展及作家講座鼓勵學生閱讀,強化學園的閱讀氣氛。/ 5. 課程滲入天主教的核心價值:推動各學科組於課程內滲入天主教的核心價值,建立正向教育,提升學生正向思維。/ 6. 強化電子學習及協作學習:建立多元化的電子平台,讓學生獲得更多機會實踐自主學習,透過小組協作進行學習活動,強化課堂的互動學習,提升學習效能。/ 7. 設公開課堂:制定全校觀課時間表,讓老師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公開課,推動本校互相觀摩課堂的文化,建立老師學習圈,鼓勵老師透過電子學習及協作學習等增加課堂的互動,並邀請了教育局及其他學校的老師於教師發展日到本校作出電子教學的分享,提升教師專業。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本校在新高中設有3個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數學科提供母語或英語授課。所有理科科目使用英語授課。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老師在教學工作上照顧學習差異,如透過小班教學、小組學習、增潤課程、課後功課輔導班、校友補習支援、訓輔及生涯規劃活動等,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及提升學習自信心。此外,本校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提供課堂支援,測考的調適及課後小組課程。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共融文化,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融合教育統籌主任、輔導主任、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及教學助理。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聘請融合教育助理為學生提供支援,進行協作教學及功課輔導,並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外購專業服務包括情緒社交班、言語治療服務、專注力訓練小組。本校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考試調適,亦為有嚴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定期進行個案會議,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此外,本校按需要舉辦專題講座,加強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亦鼓勵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本校重視家校合作,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家長舉辦講座,提供相關學習支援資訊及收集家長意見,促進家校溝通。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為了加強家校合作,每年藉家長日,班主任與家長晤談,使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各項表現,共同商討有助學生改善行為及使學生達致更佳學習成效的方法。同時,班主任亦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絡,收集家長對學校的意見,了解家長的心聲。家長教師會有助家校之間的合作,增加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和聯繫。去年舉辦活動有:手工藝製作班、甜品烹飪班、親子旅行等,增加親子的機會。家教會亦撥款資助各科的獎勵計劃,鼓勵同學不斷努力,提升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家教會定期預備茶點,到校鼓勵留校溫習的學生。
校風 學生純樸有禮,活潑開朗,樂於與人溝通。學生上課態度認真,聽從師長教導,師生關係融洽。友儕相處和睦,高年級學生關愛學妹。(節錄自《校外評核報告》2020年1月)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關注事項:<br>1. 深化多元教學策略,加強科組協作,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表現。<br>2.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發展個人潛能,提升學生的投入感和成就感,建立個人發展目標,實踐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本校教師積極參加由教育局、天主教香港教區、各專上學院及專業機構主辦的課程、講座、研討會、工作坊及培訓課程,掌握最新的教育發展趨勢,完善教學策略,提昇教師專業知識。<br>2. 學校舉辦不同的教師專業發展主題如自主學習、STEM教學等,促進整體的同儕協作及經驗交流;積極參與不同的專業提升計劃,如: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協作研究及種籽計劃,並與海外及本地大學積極作學術交流。
全方位學習 設有30多項課外活動,涵蓋學術、制服團體/服務、體育、藝術四個範疇。而健康及性教育組、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環保組、社會服務組別、訓輔導組及課外活動組等,經常與校外社團合辦活動,更推薦學生參與領袖培訓計劃。此外,本校亦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服務、聯校活動及各項香港校際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