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除了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歷史、生活與社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宗教教育及體育科外,本校所有科目均採用英文為授課語言。本校採用多元化策略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例如創造英語環境讓學生更熱衷於學習及運用英語溝通,及推行跨學科語文支援。本校在初中提供普通話課程,從而訓練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提供多元化課程,安排聯課活動及全方位學習,讓學生獲得全人發展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並照顧學習差異。透過全方位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解難能力及領袖才能。課程多元化讓男女生均有平等的學習機會(男女生均須兼修家政和設計與科技兩科),學生可在高中按興趣選修不同科目。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請參考2023/2024學年開設科目。<br>2. 課程重點:設計校本課程時,學校緊貼教育改革的步伐及下列的主導原則:<br>i. 課程設計以發展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達至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br>ii. 初中課程全面及均衡,為高中課程打好基礎。<br>iii. 高中課程多元化,讓學生可選擇不同的專科課程,以照顧他們不同的學習興趣、性向和能力。<br>iv. 教學內容及材料與時並進及按學生能力不斷更新,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支援學生成長發展,包括定期召開級會以了解各級學生的需要;安排學長及教學助理輔導初中成績稍遜的同學;並設小組教學以照顧學習差異。 |
模式融合教育 |
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在教師協助下,安排教學助理每天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後功課輔導;開辦思辨技巧及寫作訓練小組、機械人小組,以及社交小組等,並由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提供課程及教學上的支援,及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學校重視與家長教師會的夥伴關係,家長教師會積極支持學校,家長委員表現充滿熱誠。家校間有多元化的溝通,學校並與家教會聯辦親職教育及親子活動。而家教會又成立了家長義工團為校內外提供服務。 |
校風 |
本校既重視學生紀律,又充滿關愛之情。師生關係良好,學生尊師愛校,歸屬感強烈,充分體現校訓︰合作、關懷、服務的精神。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培養學生成為目標導向、積極追求人生規劃的學習者。<br>2. 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幫助他們明白每人也擁有無限可塑性的多元智能,透過努力和學習就能進一步提升。<br>3. 加強學校行政系統和設施,營造積極的校園生活。<br>4. 藉以學科為本的學習路線圖、各式實用學習平台及相關資源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br>5. 讓學生充分發展潛能,使他們成為勇於探索及接受挑戰、高效、成熟的自主學習者。<br>6. 通過有效的教學和評估來促進學習,以迎接當前的課程改革。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設有教師專業發展及啟導小組,按需要安排相關的培訓。各科組教師亦定期作教學交流。學校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外的進修,及與友校觀摩交流。 |
全方位學習 |
為了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和共通能力,本校設有超過60個課外活動或聯課活動組織,包括宗教、學術、體育、藝術、服務及領袖訓練等,讓學生進行全方位學習。同時,本校亦積極安排及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活動,包括考察和國際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