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學校致力於校園內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以培育學生兩文三語能力,使學生能中、英兼擅。在初中不同學科加入英文學習元素及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例如本港及外地國際學校的交流計劃、英文周、劍橋牛津英語營、英文資源中心及學會活動等。又設初中及高中銜接課程。為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學校安排各類型的資優教育活動及「拔尖補底扶中班」,以切合學生需要。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重視兩文三語的培訓及資訊科技及創科教育發展,配合教育改革,以人為本,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學習。多年來公開考試成績理想。課堂以外,著重體驗學習及品德教育,配合教育改革的要求。高中課程提供多元化(包括文、理、商及藝術)的課程,並加入應用學習課程、其他學習經歷、專題研習、創意思維、考察等元素。學校注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於教學策略方面,推動學科教師善用數據優化教學策略,加強課堂互動及推行中央家課政策,以鞏固學生學習效能。另持續推動科本「策劃—推行—評估」的自評循環機制,加強團隊協作,強化教學效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課程:學生須修讀四個主科及二至三個選修科。學生亦可增修應用學習課程。<br>2. 課程重點:校本課程以全人教育、多元發展為重點。初中課程特色:初中設創科教育科(STEAM Education)及科技教育科,提升學生對STEAM及科技的興趣,培養學生解難能力,啓發學生的不同潛能。高中選修科目設應用學習課程,透過與專業和職業領域連繫的實踐與理論,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除輔導組老師及社工外,東華三院的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亦會協助支援學生,提供適切的幫助和服務。老師定期在不同級別作學生學習調查,了解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實行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策略。本校近年積極推行創科教育、自主學習及電子學習計劃,協助學生更有效學習。各科設有分層學習材料,以照顧學生學習需要。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學校成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主任、教務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輔導員及教學助理等,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合適的支援計劃。此外,我們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功課及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學校採用多元化的支援模式,並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專業支援服務如讀寫訓練、社交訓練及生涯規劃等,以支援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本校重視家校合作,支援組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舉辦家長會及親子講座,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需要,共同支援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學生可於高中選修中國語文科、應用學習中文及選擇考取GCSE中文。 |
家校合作 |
我校重視與家長聯繫,攜手建立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家長教師會已成立多年,除作為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橋樑外,更參與校政,舉辦家長教育及親子活動,出版會訊,為學校的緊密合作夥伴。 |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紀律嚴謹,家校合作,訓輔並行,師生關係融洽,校友支持母校持續發展。除設有訓育組、輔導組及升學及擇業輔導組外,更有駐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輔導員協助學生解決成長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校內亦設有德育、德育及公民教育組及價值教育組,各組為發揮同學潛能,培養良好正面之價值觀而努力。如本校連續多年參與「多元智能躍進計劃」,有助訓練同學紀律及培養團隊精神。 |
學校發展計劃 |
(1)提升學與教效能,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br>(2)優化學校「策劃—推行—評估」的自評循環及溝通機制。<br>(3)加強價值教育,發揮學生多元潛能,建立正向人生觀。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教師踴躍參加東華三院定期舉辦的聯校教師研討會;此外,校方透過不同類型的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活動,例如:積極鼓勵老師達至教育局「持續專業發展」培訓指標;教師工作坊及分享會,讓教師提升或注入新的教育知識和技能,持續優化教學或管理效能;觀課、同儕觀課及校本老師教學經驗分享,促進跨學習領域的專業知識交流;讓新老師了解及適應學校環境,發展和持續優化專業學科知識和教學技巧;身心靈的體驗活動或工作坊,豐富老師身心靈;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教育局及其他教育團體舉辦的課程、講座、工作坊等,掌握教育新趨勢。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能提供多元化學習經歷及聯課活動予學生。設有學生會,以校訓命名的勤、儉、忠、信四社;另有36個學會及校隊,文、娛、康、體兼備,其中STEAM創科活動、視覺藝術、朗誦、奧林匹克機械人競賽、舞蹈、游泳及社會服務等,表現尤其突出。2023/24學年增加武術學會、射箭學會、消防及救護青年團(FAST Connect)及STEAM創科學會,包括無人機隊、機械人隊、D&T隊、AI隊及航空隊,以拓闊學生眼界,發展他們的多元潛能及不同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