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中一級至中三級實行母語教學,根據本校校本教學語言安排,於初中部分科目在部分班別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包括數學(中一至中三)、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及生物科(中三)。中四級至中六級則採雙語教學。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本校為學生設計多元化的英語活動。設置英語閣,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英語會話的機會。此外,亦透過早會分享、推行閱讀計劃和英語大使計劃、開辦英語增潤課程等。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著重培育學生各項共通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培養閱讀風氣。教師透過共同備課、協作教學、同儕觀課、公開課、資訊科技教學和專題研習活動,不斷提升教學效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學生可選修兩個或三個選修學科。<br>2. 課程重點:學校能靈活而適切地策劃課程,使其深度與廣度配合學生和社會需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學校於中一及中二級增設「STEM」課程,培養學生的創科精神及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培訓創科尖子。為全校學生設周二培育課,有系統地為各級學生安排不同的內容的課程及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建立積極正向人生觀。於課堂上教授學生學習技巧及閱讀策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成為獨立和自主的學習者。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校按學生能力分班分組教學,而教師透過規劃課程,採用適切而多元的課堂教學策略,如電子學習、分層工作紙及小組學習等,並為初中和高中定期舉辦課後拔尖保底的增潤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此外,學生可按個人的性向和能力參與多元化的聯課活動,發展個人興趣和潛能。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透過適切和多元的支援服務,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老師、駐校社工、輔導員、言語治療師和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支援小組與學校各個科組協作,共同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安排朋輩輔導,例如:「青年大使」學長計劃,建立充滿關愛的校園文化。此外,本校亦重視家校合作,恆常舉辦「親子暢聚」、「升學及就業分享」等家長活動,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係。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積極投入學校各項活動,包括:家長義工計劃、親子旅行、親子講座、敬師日、家長日及學校大型活動等。此外,家長教師會定期進行會議,商討及跟進各項家校議題。 |
校風 |
校方推行「全校參與」的訓輔模式,並加強班主任和訓育輔導組老師的協作,定期舉行級訓輔會議。又推行雙班主任制,每日設班主任課,務求為每一位同學提供最適切和全面的照顧。此外,設「伍華學生獎勵計劃」及「伍華SmartTeam班本獎勵計劃」,肯定及鼓勵學生在課外活動及品德修養的積極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1. 透過學校不同的學習經歷,培養學生責任感和積極的人生觀。<br>2. 優化電子學習策略及推動創科教育,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意思維能力。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除了每年的教師培訓日外,本校為教師定期安排不同類型的研討會和參觀。 |
全方位學習 |
除學生會外,有三十多個學會,校隊及興趣小組,中一及中二學生必須參與至少一項有持續性訓練的課外活動,以培育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設學生培育課,安排不同的成長活動,讓同學心智上有良好培養。設聯課活動,學生可選擇不同的興趣活動發展潛能。此外,設「學生獎勵計劃」,肯定及鼓勵學生在課外活動及品德修養的積極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