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1. 我們希望透過兩文三語的培育,幫助學生有效的終身學習。 <br>2. 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普通話、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體育、倫理及宗教外,其他各科均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 <br>3. 學生宣佈須用英語。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鼓勵同學主動、積極學習,希望能在關懷互愛的基礎下,培養有能力和有修養的人才。我們希望同學多閱讀,擴闊視野。學校又設特別課,推動德、智、體、群、美、靈的六育均衡發展。本校課程以學生為本,安排多元化的科目組合供學生選擇。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中四同學在十二個科目中修讀三選修科。<br><br>2. 課程重點:為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本校初中中文及英文科均設有分組教學。藉著小班教學,老師可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協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br>本校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設有早讀課,讓學生接觸不同範疇的讀物,引發思考。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設有「輔導組」,並聘請兩位全職社工及一位輔導員協助統籌有關工作,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對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本校設有課後學習支援計劃,協助有需要的同學。本校鼓勵資優學生參與校外比賽及資優課程。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共融文化,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本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統籌教師、訓輔組老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輔導員等,一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包括聘請融合教育輔導員,同時,本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服務,例如社交訓練小組、小組及個別輔導、課後學習輔導等。本校亦安排校內測考調適並協助參加公開試的同學申請相若調適,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家教會的主要工作: <br>1. 作為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橋樑,讓家長瞭解子女的校園生活;<br>2. 舉辦不同活動以豐富同學的學習經歷; <br>3. 專注於家長教育的工作,與學校攜手,培育子女成材。 |
校風 |
本校以天主教價值觀為基礎,以「全人教育」的方針,以「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五項核心價值,致力培育學生互愛、自尊和自律的品格和操守。本校反對過度的物質追求,我們重視德育,對學生禮貌、儀容、服飾、言談舉止均有嚴格的要求。本校輔導組設不同活動及小組提升學生自信心,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本校有明愛社工每週駐校,教區教育心理學家定期訪校,為學生提供成長及靈性的輔導。本校推行「學長計劃」,推廣服務及關愛文化。本校生涯規劃輔導委員會提供綜合性升學及就業輔導,協助同學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對將來事業的期望,訂定升學就業目標。又不時舉辦院校參觀、升學、選科及就業講座及工作坊,與家長教師會合作,舉辦家長教育講座。 |
學校發展計劃 |
管理與組織:<br>建立一個專業的學習團隊。<br>1.1 加強學校中層管理人員之領導角色。<br>1.2 透過持續教師培訓及分享,提升教師專業。<br><br>學與教:<br>培育學生正向的學習態度,鞏固不同學習技巧,以充分發揮學習潛能。<br>2.1 培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使其對自身學習成果及經歷具備投入感和認同感。<br>2.2 透過及早識別學生學習上的困難,照顧其不同學習需要,以強化及延續學習動機。<br>2.3 優化資訊科技之運用,使學生能夠學有所成,並展現自身的才能。<br><br>學生支援與校風:<br>透過不同的體驗,發揮學生潛能及提升成就感。<br>3.1 培育學生主動及堅毅。<br>3.2 加強家校合作,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及活出富目標的生活。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每年均舉行配合當年學校發展重點的教師培訓活動。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開設36個課外活動小組,供同學自由參與,活動分為五個範疇:學術、音樂及美術、運動、興趣及制服團隊。內容包括管弦樂、結他、舞蹈、辯論、沙畫、機械人學會等。此外,本校每年定期舉辦多元化活動,如信仰生活營、領袖生訓練營、歌唱比賽、歷奇活動、境外活動等,為全校學生提供多姿多采的聯課活動,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及正確價值觀,發掘及拓展他們的天份及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