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生命教育外,本校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而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則採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語言作為學習知識不可或缺的工具,學生浸沉在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讓他們樂在其中,對學習語文極為重要。因此本校通過各種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發掘具語言天分的學生:課程融合辯論、戲劇和文學元素;籌辦海外交流計劃,讓學生學以致用;舉辦社際戲劇、辯論及演講比賽,為學生建造更多表演與學習的平台;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到校演講和表演,既能豐富學生學習經歷,又能提升語文水平;舉辦班際演講比賽,每班選出代表於早會演講,讓同學在社會議題、人生價值觀等不同方面進行交流。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語文是貫通整個課程的學習工具,培養學生喜愛閱讀和勤於寫作,是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確保每一學科都能貫徹本校的語文策略,所有科目的教師都會重視跨科目的閱讀和寫作,共同促進學生,為提高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寫作的能力而努力。透過戲劇學習語文是本校課程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讓學生學習構思劇本,演繹角色和欣賞戲劇,既可以增進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語文能力。本校的課程力求廣博和均衡,特別為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能力和興趣而設計。為發揮一條龍學校的優勢,中小學部除了共同發展資訊科技學習平台外,教師亦定期進行交流研討。中小學部共同開發校本高小及初中的生物科技課程,致力提高學生對科研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本校中小學部的語文科、科學科及人文學科定期舉行會議,交流對中小學課程銜接的工作進展。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數學(延伸單元二)、中國文學、生物、物理、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地理、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中國歷史、科技與生活、音樂、體育、視覺藝術。<br>2. 課程重點:本校開設的校本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和實際的環境中學習,課程包括與境外學校合辦的遊學學習、初中生物科技科和德育成長課程等,幫助學生在學科上、個人和社交方面獲得均衡的發展。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尊重多元能力及多元文化的發展是本校課程的核心,透過拔尖、補底及訓育輔導組不同的師友計劃,促使不同能力的學生追求全人發展。 |
模式融合教育 |
於課堂上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法<br>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學校社工及輔導小組跟進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 |
家校合作 |
本校對家校合作極為重視。本校通過各種渠道,包括學校通告、學校網站和家長日面談,令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校園生活和學校最新的發展動向。家長藉著擔任學校大型活動的義工,為子女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出一分力。家長教師會是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樑,一直支持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並致力在家長之間建立一個相互支持的網絡。 |
校風 |
在青少年邁向成長的道路上,本校推行一系列綜合的學習活動,加強學生的品德培養,和對公民責任的履行;在真切的情境中,學習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創意和自我管理能力去解決問題,裝備自己,面對未來成人社會的挑戰。學校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學校的家長義工隊,共同建設學校,與老師攜手扶助學生成長,共同透過社會服務活動關懷弱勢社群。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未來五年將重點發展新高中課程及校本評核、解難為本及研究為本的校本課程、自主學習、STEAM教育、電子學習、透過課外活動及不同學生組織以提升學生的社群參與、藝術及運動尖子培訓計劃。朱李月華教學大樓的建立標誌著本校發展的新一頁,我們將開創更多學習機會,以發展學生的潛力和興趣。對比全港中一學生,本校之增值率遠超越目標水平。本校會繼續以良好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為基石,面對未來教育改革的新挑戰。本校持續發展五個由優質教育基金支持的創新項目:<br>1. 教育課程發展─發展中學校本幹細胞科學課程($599,600)<br>2. 全校性健身訓練及跨學科體育課程($543,000)<br>3. 航空學習計劃和示範實驗室($597,200)<br>4. 發展校本射箭課程($200,000)<br>5. 透過空氣質素探究為本活動發展地理及科學學養($200,000)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學校對教研及科研非常重視,特設立教研及科研專責小組,統籌逢星期五下午舉行的教研及科研活動,促進教師以共同備課、行動研究及觀摩公開課,提升教學效能。 |
全方位學習 |
教學跑出課室,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學習,幫助學生在個人和社交方面獲得均衡的發展。鼓勵學生參加由學校舉辦的境外遊學活動,與國內及外國學生作學術及體藝交流。<br><br>重點發展的體育運動,包括田徑隊、射箭隊、羽毛球隊、曲棍球隊、冰球隊、攀石隊、游泳隊及乒乓球隊;重點發展的藝術文化及社會服務活動,包括如藝行者、合唱團、舞蹈學會、管弦樂團、攝影學會、童軍及體育義工隊等;重點發展的學術活動,包括航空學會、商學會、辯論隊、資訊及通訊科技精英隊、數學精英隊、腦神經科學學會、演講隊等。<br><br>國際學術會議、視像會議:通過參與腦神經科學會議和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亦參加國際環境守護者青年會議、國際馬蹄蟹保育會議、新加坡青年環境會議、國際地理奧林匹克,與不同國家的學生探討地理和環保議題。為配合跨國界學習的辦學理念,本校已與多間國外學校及國際組織進行多次視像會議,如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