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提倡英文及中文雙語並重,重視培養學生英文及中文的表達能力,務使同學能充分掌握兩種語文的運用,具備良好的讀、寫、聽、說能力,致力為社會培養英文及中文雙語兼優人才。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鼓勵採用多媒體教學及鼓勵學生從報章、刊物及互聯網上搜集資料及進行自學,學科內加入討論及演說能力訓練,以專題研習代替部份測驗及考試。於初中設立中國歷史科、歷史科、綜合人文科及科學科的校本課程,積極推動以學生為本的學與教模式。本校設有多元化課程,著重語文能力、思考能力、說話技巧和資訊科技應用的訓練。發展高中校本課程,為新高中課程作出準備。每天早上,於初中推行「讀寫計劃」,積極推廣閱讀及寫作風氣。於中一至中四推行《閱讀多繽紛》獎勵計劃,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此外,中、英文科亦各設立有系統的閱讀計劃。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於高中課程共提供十六科選修科目,學生可按其興趣及能力於其中修讀兩至三科。<br>2. 課程重點:本校初中的中國歷史科、歷史科、綜合人文科及科學科均採用經悉心剪裁的校本課程,以期切合學生的需要,並讓他們為高中作好裝備。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於初中設有課後拔尖補底課程,以照顧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需要。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設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社工、學生輔導員、中文科老師、英文科老師、數學科老師及科學科老師等。教育心理學家為疑似有特殊學習困難學生提供評估服務;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心理學家、社工和學生輔導員提供情緒支援及言語治療師提供評估和訓練。本校亦為家長及教師提供教育培訓,提升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的技巧,並建立共融文化。全體成員亦與全校教師以「三層支援」模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協助家長及老師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第一層支援方面,老師會進行及早識別,使用多元教學策略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正向的學習環境支援。第二層支援方面,為有需要的學生舉辦各項輔導及訓練活動支援成長需要,例如:「社交、情緒學習小組」、「生涯規劃輔導」和「課後支援補習班」。另為合資格學生提供需要的測考調適。第三層支援方面,本校與各專業人士合作為有需要的學生設計個別的支援方案,並定期舉行跟進會議。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的家長教師會除了舉辦各類大型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以增進親子關係之外,更為家長提供適切的講座及培訓,使家長多了解和回應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方針。 |
校風 |
本校設有早上讀寫時間、閱讀課外書籍計劃、閱報計劃、學科展覽、及圖書展覽等以提高同學的學術風氣;實施全人教育,照顧學生全人發展;實行全校訓導及輔導計劃,全面照顧學生需要。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拔尖補底計劃; <br>2. 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br>3. 學生生涯規劃; <br>4. 電子學習及STEM教育。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每年均會藉「校內教師專業培訓日」、「聯校教師進修日」、「集體備課」<br>及「同儕觀課」等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提供多元化活動,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讓學生參與、推行和組織活動,從實踐中訓練不同的才能。除了考試外,還會以專題習作、活動、文字和口述報告等方式,就著學生的能力作全面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