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為營造良好語文學習環境,本校以英語和普通話為學校溝通語言、英語為教學語言;中一及中二級中國語文課程以普通話教授。由中三級開始,學習能力較佳的同學可選擇以普通話學習中文。本校同時為學生報考國際認可之語文考試,確保學生語文能力達到國際水平。每年,本校舉辦形形色色的語文活動,例如話劇、英語音樂劇、辯論及演講,豐富語文學習環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將閱讀計劃、專題研習、資訊科技及品德教育融入螺旋式課程之中,培養同學的高階思維技巧及良好學習習慣。近年,各科課程均因材施教,照顧學習差異,養成自我主導學習的習慣,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取得最佳學習成效。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提供數學延伸單元一及數學延伸單元二供學生選修。<br>2. 課程重點:各科課程設計全面,配合學生的個人、學業及發展需要,有利學生升學、就業及終生學習,並裝備學生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本校同時提供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為高中學生開拓更廣闊之升學途徑。<br><br>註: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之學費跟本地課程有所不同。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除了拔尖補底政策外,各科課程均因材施教,照顧學習差異,使個別學生的才能得以發揮。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透過評估調適、資源調配及社交適應訓練等,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委任老師為特殊教育需要統籌及組織一隊專業細心的社工輔導團隊支援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為所有非華語學生提供適切的中文及法文課程,並為高中學生報考國際認可的語文考試,包括GCSE,GCE(AS)中文,DELF及HKDSE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每年均舉辦不同種類的活動,並會定期舉行茶聚、午宴、講座及工作坊,旨在促進家校合作,增進親子溝通。 |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輔導工作包括學生行為輔導、品德、公民及國民教育、生活教育、生涯及職涯輔導、輔導週、領袖訓練、其他學習經歷週、班主任課及親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及人生觀,自重自愛,積極向上。 |
學校發展計劃 |
2021 - 2024<br>1. 培養自發性和體驗式學習、追求卓越和創造力的精神。<br>2. 透過價值觀和職業教育促進終身學習及全人發展。<br>3. 建立專業、互助及和諧的學校社羣。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設立教師發展組,每年為教師舉辦教師發展日,更會安排他們到其他學校參觀,與老師及教育界人士分享交流。本校另設教師進修津貼,鼓勵教師持續專業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提供多元化課外活動,例如游泳、花式跳繩、劍擊、豎琴合奏、蘇格蘭風笛、手鈴、手鐘、手碟、非洲鼓、非洲舞、男女童軍、紅十字會、英語音樂劇、天文學會、水底機械人工作坊及各式各樣的興趣小組如日文、法文、舞蹈、棋藝與桌遊、3D立體筆畫、程式設計、漫畫繪畫及無伴奏合唱等,旨在啟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及興趣。四社及學生會亦在每年定期舉行不同的的活動,為同學帶來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