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新界將軍澳調景嶺翠嶺路38號

本著佛化教育的精神和時代需要,致力發展學生的多元潛能,培育德、智、體、群、美、靈六育方面的發展,使其堅毅自信,德才兼備,俾能貢獻社會,造福人群。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釋果德法師
校長 徐菀楠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香海正覺蓮社
宗教 佛教
創校年份 2003
校訓 覺正行儀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1,85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48
全校教師總人數 51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5%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5%
特殊教育培訓 63%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41%
5-9年 4%
10年或以上 55%

中一班數 3
中二班數 3
中三班數 3
中四班數 3
中五班數 3
中六班數 3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科學*、綜合人文科*、基本商業*(中三)、中國歷史、<br>普通話(中一、中二)、音樂*、設計與科技*、體育*、視覺藝術*、佛學*、<br>資訊及通訊科技*、家政*、全人培育、多元才能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公民與社會發展科、<br>生物、物理、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史、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br>倫理與宗教、佛學、體育、全人培育、應用學習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語文政策 1. 學校採用母語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為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基礎,為未來繼續升學作好準備。本校各級英國語文科都實行小組教學,並積極推行多元化的趣味英語活動,如:英語早會、辯論、話劇、音樂劇、BCK studio、朗誦、小廚神、表演活動、攤位遊戲和問答比賽等,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後更舉辦英語拔尖保底課程,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br>2. 配合教學語言微調政策的實施,學校以因材施教及循序漸進的原則,於初中各科運用部份課時,採用英語延展活動模式教學,以英語教授個別單元或專題,進行跨學科英語增潤課程,務求加強學生的英文基礎,亦有利銜接日後高中的科目。  <br>3. 學校為進一步豐富英語學習環境,設立國際文化中心,以情景模式帶動英語學習,鼓勵學生以英語與老師溝通,達致最佳的語言學習效果。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為實踐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及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學校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於中、英、數以小班分組形式上課,提供適切支援。學校更設計校本課程,推行STEAM教育及各項跨學科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課後更舉辦多項拔尖保底班,延伸課堂學習。<br>2. 除了以測驗和考試作為評估,學校亦以學生的課堂參與、小組討論、匯報、實驗等活動的表現,以評量學生的學習進展,從而優化課程,達致促進學習的評估。<br>3. 學校致力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運用自主學習、備課、合作學習及電子學習等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課堂內外的參與,促進學習效能。<br>4. 學校積極推行跨科閱讀,配合閱讀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從閱讀中學習,擴闊學生知識層面,讓學生融會知識,貫通思維。<br>5. 學校提供豐富的其他學習經歷,著意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及領導才能。學校鼓勵同學探索不同文化,藉以拓寬眼界及增加溝通技巧。此外,每位正覺同學均有機會參與各式各樣的境外學習活動,包括遊學和文化體驗團,以及海外交流計劃。學校更設有獎學金和培育基金,以支持同學赴海外學習。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另外,亦會安排部分同學報讀應用學習課程。<br>2. 課程重點:本校提供寬而廣的校本課程,課程設計以學科知識結合生活,拓闊學生的學習經歷。本校以學生為本,進行課程調適,配以社區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進而培養其自學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興趣。除傳統學科外,本校亦增設成長課及多元智能課。成長課皆在培養學生身、心、靈之全人均衡發展。多元智能課為同學提供不同的活動體驗,提升個人的競爭能力。初中以跨學科模式推展STEAM教育,學校得到業界及大專院校的協助,讓課程能具體地落實。透過電腦編程,設計及製作智能產品,讓學生發揮創意及提升解難能力。學校中三級更推行人工智能教學,緊貼科技發展新趨勢。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學校中一至中六設雙班主任,更設級主任、級訓輔,全方位關顧學生需要。學校各部門互相合作,及早識別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以便推行各項資優課程及拔尖補底措施。<br>2.學校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各級中、英、數採用小班教學。老師在學習內容、教學策略及評估均按需要而調適。學校亦創設各種學習經歷,讓學生發展潛能。 <br>3.學校參加校本教育心理服務計劃,由一名教育心理學家定期駐校,學校更額外增聘一名社工,加強對學生的照顧。
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或其他資源增聘額外人手,為學生提供支援,包括:考試調適、社交訓練小組、言語治療服務、個別學習計劃,亦與家長商議學生的學習進展及舉行家長工作坊,加強家校合作。與此同時,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定期駐校提供課程及教學上的支援。此外,學校鼓勵老師持續進修,與同儕分享學習成果以加強支援學生成長。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家校合作 本校重視家長資源,強調家校協作,設有家長教師會,校董會亦有家長校董,定期舉行會議收集家長意見,協力推動學校發展。另外,學校亦透過通告及網頁發放家長活動及學校訊息,並舉辦家長日、家長講座、工作坊,透過不同渠道培育家長及與家長溝通,教師亦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曾舉辦之活動包括:親子旅行、親子烹飪班、家長靜觀活動等等。
校風 學校落實訓輔結合的理念,為學生建立「嚴謹而愉快」的校園生活。老師藉著細水長流,充滿愛心的輔導工作,配合嚴謹的校規,幫助學生成長。另本校亦注重發展優質校園文化,透過早會、週會及輔導週薰陶同學,培養他們守規自律精神,提昇品德修養,使其行為合宜得體。學校於教育局校外評核中,外評隊伍對學校高度讚賞,認為「學生具有努力學 習及求取進步的心,教師充滿幹勁,校風淳樸」。
學校發展計劃 1.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及國民身份認同<br>2.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態度<br>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學校鼓勵同儕觀課、協作教學及開放課堂,提供資源並調配人力資源,以協助教師進行持續專業發展,認識教育的最新趨勢及發展。<br>2.學校會邀請專業同工到校協助籌辦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教學團隊亦會參加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及大學專業發展計劃,與專家顧問交流及協作,提升教與學及學校管理效能。<br>3.學校會為新入職的教師提供支援,協助他們適應學校環境。<br>
全方位學習 本校推行「一人一活動」政策,讓同學發揮多方面才能。學會及活動小組逾20多個,包括:女童軍、公益少年團、田徑、排球、籃球、足球、合唱團、正覺樂團(中西樂)、BCK DANSO和行儀劇社、家政學會、魔術、藝廊、園藝學會及創新科技學會等,學術方面包括︰中華文化、English Club、數學、科學、辯論和電腦學會等。此外,本校還舉行不同之跨科活動、境內外遊學團,希望同學能跑出課室,從實踐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