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基信書院
港青基信書院

新界東涌松逸街2號及第40區政府用地

本著基督教的信仰及價值觀,為學生營造一個具備優質教育條件的學習環境,以及歡欣和具啟發性的校園學習氣氛。此外,本校希望透過老師、家長及學生的共同合作,開拓更優質的教育。我們還相信學生應學會關懷社會,服務人群,故本校為學生提供社會服務訓練及指導,培養個人責任感及社會使命感。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何慶濂先生
校長 盧裕敏女士
資助種類 直接資助計劃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香港基督教青年會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2003
校訓 篤信、剛毅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5,000 平方米

中一 "$55000"
中二 "$53000"
中三 "$54000"
中四 "$48000"
中五 "$48000"
中六 "$4200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150"
學生會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全校教師總人數 98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5%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7%
特殊教育培訓 2%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8%
5-9年 17%
10年或以上 55%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英國文學、數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綜合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歷史、地理、哲學及宗教研究、宗教、旅遊及款待、生活與社會、公民與社會發展、音樂、視覺藝術、戲劇、家政、體育、閱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法文和西班牙語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英國文學、英國語文及文學、數學、數學(M2)、資訊與通訊科技、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企業概論、歷史、地理、哲學、宗教、旅遊與款待、旅遊與旅遊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視覺藝術、藝術與設計、戲劇、Independent Living、體育、Drama and Theatre和閱讀、Careers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法文和西班牙語

語文政策 本校約七成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約四十個國家,英語為主要溝通及授課語言(第二語言除外)。學生修讀中國語文為第二語言及選修法文或西班牙語作為第三語言。
學習和教學策略 港青基信書院的教學以學生為主導,透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與教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建立不一樣的學習經驗,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我們以學生的選科意願及學習能力為基礎,進行分班或分組教學,以提昇教與學效能。<br>我們的教學語言為英語(第二語言除外),課程剪裁揉合了本地課程和國際課程,別具特色。<br>本校開辦混合課程,除本地課程-香港中學文憑(HKDSE)外,更設國際課程-英國國際普通中學文憑(IGCSE)及倫敦普通教育文憑(UK GCE 'A' Level)。<br>學生升讀中三後,可選擇於中四至中六級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課程(HKDSE)或於中四級修讀及報考英國國際普通中學文憑(IGCSE)及於中五及中六級修讀英國國際普通教育文憑課程(UK GCE "A" Level),以配合日後升讀大學的不同需要。<br>本年度學校更著重培養及推行學生自主學習及自我評估策略,有助學生提升學習及取得更高成就。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2X<br>2. 課程重點:我們的教學以學生為主導。透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與教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並建立不一樣的學習經驗。本校以學生的選科意願及學習能力為基礎,進行分班或分組教學,以提升學與教效能。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致力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提供適當的輔導。本校初中的英國語文、第二語言中國語文、第三語言法文或西班牙語及數學科均以大概20人為一組上課,高中則為學校提供多元文化的科目作選修,包括戲劇及英國文學。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個人成長、學習等多方面的支援,設有英語支援老師、特殊教育需要支援教師團隊、教育心理學家及駐校社工,以全方位照顧學生的需要。學生支援組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給予各類型的支援,包括:入班支援、課後小組訓練、按個人學習需要擬定學習計畫(OR個人化學習)、特別考試安排、調適教學及評估,以及適切的學生輔導服等,務求讓學生能夠得到多元化發展及發掘自我潛能的機會。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本校因應學生的學習背景、經驗及能力,提供適切的中文課程及境內、境外的文化交流計劃,為非華語學生提供支援。
家校合作 本校希望透過老師、家長及學生三方面的共同合作,開拓更優質的教育。我們的家教會透過參與學校各種活動,例如「重返校園」之夜、家長會、資訊晚會、國際嘉年華、戲劇及音樂表演等,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協作關係。
校風 「C」為好奇<br>我們積極引發學生對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真的精神,鼓勵他們不斷求進、終身學習。<br><br>「A」為進取<br>我們啟發學生追求卓越,在學習上奮力進取、下定決心、專心致志。<br><br>「R」為堅毅<br>我們鼓勵學生勇於冒險、鍥而不捨、擁抱挑戰,在成功和挫敗的反省中自強不息。<br><br>「E」為創造<br>我們培養學生發揮創意,鼓勵他們建立靈活的思想、主動參與、學會作批判性思考,並能作出睿智、理性的判斷。<br><br>「S」服務<br>我們培育學生成為具備同情心及同理心、自知自信、充權自主的領袖,讓他們能積極地貢獻自己,並在團隊的溝通協作中服務社會、幫助他人。<br><br>我們致力教育本校的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成為優秀的學習者,以具備下列十四項素質為目標: <br>1. 好奇探新;   2. 積極進取;   3. 專心致志;   4. 堅毅不屈;<br>5. 勇於冒險;   6. 鍥而不捨;   7. 自我反省;   8. 尊重原創;<br>9. 思想靈活;   10. 主動自發;   11. 有判斷力;   12. 富同情心;<br>13. 自知自信;   14. 溝通協作。<br><br>此外,我們有五大核心價值引導著我們前進,五大核心價值包括:<br>1. 創建關愛校園。<br>2. 彼此以愛守望。<br>3. 尊重從己及人。<br>4. 勇於承擔責任。<br>5. 誠信見於實踐。
學校發展計劃 1. 持續提昇學與教效能。<br>2. 持續提昇及完善二十一世紀的相關課程。<br>3. 調整和完善組織文化。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相信「終生學習」的重要性,積極鼓勵教職員參加校內及校外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此外,我們設有完善的及有系統的教師專業培訓計劃,例如專業的同儕觀課及共同備課,教師們在當中不斷增益和提昇學習技巧,促進教學的素質。
全方位學習 學校除了重視學生的學術成績以外,更十分注重他們的全人和多元化發展,我們提供超過40項不同類型課外活動,讓學生得以在課堂以外,參與各種活動,爭取多元化的學習經驗,發展個人興趣及潛能,盡展所長。我們的課外活動包括英式欖球、手球、板球、籃球、足球、田徑、跆拳道、啦啦隊、棋盤遊戲學會、戲劇學會、STEM學會、社會服務團、環保學會、合唱團、弦樂隊、管弦樂隊、鼓樂隊和餐飲服務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