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致力推動兩文三語政策,為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及增加學生接觸英語機會,本校運用資源額外增聘英文教師,亦有兩名外籍英語教師於小息、午間及放學舉辦多元化活動及拔尖鞏固課程,並於特定學科推行「英語延伸教學活動」。此外,本校設有初中普通話課程,培養學生聽、說、讀等語文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校方注重協助每個學生達至良好的學業水平,並提供足夠空間,讓學生發展多元能力。本校:<br>1. 嚴格要求及積極幫助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自我管理習慣。<br>2. 著重建立良好的學習氣氛,設計多元化的課程和學習活動。<br>3. 讓初中學生能全面發展、見多識廣,並打好讀、寫、說、聽基礎。<br>4. 讓高中學生能按其興趣,發展不同的能力和特長。<br>5. 讓畢業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本校於高中開設多元化選修科目,學生可選修兩科。<br>2. 課程重點:本校老師透過專業判斷,共同制訂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促進學生建構基礎知識、發展共通能力、培養正確態度,發揮潛能。在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四個核心科目中,本校強調校本課程的縱向規劃,重視學生在各學習階段間的銜接及連貫性。初中設有「創意教育科」,規劃校本「Maker」課程,從解難培育學生的創造力,主動研發及實踐的精神。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在課程發展、教學及評估均運用不同策略,以照顧有學習差異的學生。學校積極推行融合教育,共有31位老師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並具備特殊教育經驗。學校鼓勵和教導全體學生彼此接納和互相關心,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的校園環境。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成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教育心理學家、特殊教育統籌主任、學務主任、輔導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融合教育輔導員、中文、英文及數學科科主任、人民/公民/通識科副科主任及駐校註冊社工。小組成員定期舉行會議,為有需要學生制定合適的支援計劃,包括個別學習計劃(IEP),也會檢視推行融合教育的情況。因應學生的需要而提供適切的支援,例如:提供言語治療服務、職業治療服務、臨床心理治療服務及學習技巧訓練等。本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考試調適,例如:筆試加時作答、特別試場安排、使用讀屏器或語音轉換文字軟件等。本校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精神健康大使培訓計劃、社交小組及興趣小組,以營造全校共融的文化。學校重視家校合作,除日常的溝通聯絡外,更會組織「正向同行小組」,舉辦不同類型的工作坊,並於學期終向家長派發「學生支援摘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接受的支援及進展情況。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家校合作 |
本校重視學校與家庭的合作,除了成立家長教師會外,於2006年選出家長校董。學校也舉辦不同的親子活動及家長義工培訓班,讓家長交流親子心得,關注子女成長。 |
校風 |
本校重視以生命影響生命,透過老師在前線言傳身教,協助學生發展個人潛能及建立積極人生觀,從而回饋社會、造福人群。我們一貫秉持「嚴而有愛」的原則培育學生,因我們亦相信嚴格而合理的要求可讓學生培養自律自主,最終達到自我完善。 |
學校發展計劃 |
未來三年關注事項:(2021-2024)<br>1. 提升學與教效能<br>2. 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極重視教師團隊精神和專業發展,多年來教師積極參與持續進修和教學交流,善於掌握最新的教育趨勢,並透過「課堂研習」、「學校起動」計劃、「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及「同儕導師」等不同的計劃,致力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照顧學習差異、發展電子學習、正向教育及班級經營等策略,以建立學習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學質素與學生培育的成效。本校教師團隊更連續五年獲得「關愛校園榮譽」,並曾獲得「啟發潛能教育大獎」、「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及「傑出教案獎」等獎項,得到社會各界肯定和認同。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設立校隊、興趣小組、學會、四社及學生會等,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活動,涵蓋靈性、學術、體育、興趣、藝術、服務等範疇;學校亦與社區團體合作,配合各學科舉辦各類學習活動,如考察、參觀、表演及比賽等。又定期舉辦陸運會、旅行及聖誕聯歡等大型活動,務求達致發展學生多元能力的辦學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