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1. 高中開設多個以英語為授課語言的科目(如: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等),讓學生按意願及能力選修,從而協助學生拓展視野及與國際接軌。<br>2. 初中科學和電腦採用英語授課,而其他部份學科則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的模式來推動學習,並與英文科進行跨學科的英語增潤課程。<br>3. 初中設跨學科英語閱讀課,協助學生提升英語閱讀及寫作的能力。<br>4. 制訂「協助學生提升英語能力措施」:創造英語學習環境、聘請3位外籍教師、建設有利英語發展的設施等。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優化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強化分組討論後的匯報、教師回饋和跟進。<br>2. 設立五大教室常規及五常法,並制定評核標準,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br>3. 各學科擬定預習資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並以不同方式檢視學生的預習情況。課堂內,老師訓練學生以不同的摘錄方法摘錄所學重點,並培養學生撰寫學習反思的習慣。<br>4. 各科善用實時視像教學平台,全方位支援學生學習。(獲視學人員充分肯定)<br>5. 購置150部平板電腦,引入電子學習,增加師生互動性及學生參與性。<br>6. 促進校園閱讀文化,在學校網頁推介書籍,擴闊學生的知識面和思考深度。<br>7. 有系統讓各級學習不同的學習技巧,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共設12個選修科,涵蓋不同學習領域。<br>2. 課程重點: <br>(1)初中中文科是由普通話科與中國語文科融合而成。<br>(2)初中生活與社會科配合高中課程,讓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與社群、國家、國際社會與環境的關係。<br>(3)初中設計與科技納入高中選修科目,建立高階思維和解難能力。<br>(4)初中設跨學科英語學習課,包括:<br>(a)安排跨學科英語默書,強化同學科本的詞彙及句構,打好學生的英文基礎;<br>(b)推行「跨學科英語閱讀課」,每周均閱讀校本自編的科本文章,附以網上聆聽版、腦圖、漸進式段落寫作技巧等,讓學生從聽讀寫三個不同層面強化英文基礎。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委派老師接受特殊教育的培訓,成立專責小組和聘請輔導員及教學助理,照顧和協助個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推行「朋輩輔導計劃」,協助學習困難的同學認字及伴讀。自2003-04學年至今,成功推薦239位在不同範疇資優學生參加教育局的「資優培訓計畫」。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在推行政策方面,學校安排「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出任特援隊(學生支援組)召集人,聯同相關的老師定期舉行會議,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合適的支援計劃,並透過各方面的調適,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為協助老師識別有需要的學生,從而及早作出支援,本校有系統和策略地安排不同科目的老師接受教育局「三層課程」的培訓,以及適時邀請教育心理學家或社工到校為老師舉辦專題講座,並定期向教職員發放融合教育資訊。此外,本校亦會為有需要的家長舉辦講座或工作坊,以增加他們對融合教育的了解。另一方面,本校靈活運用資源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包括增設支援老師、增聘輔導員及教學助理,同時透過外購服務,如情緒管理訓練課程、言語治療服務、共融活動、課後補習班等,針對學生不同的需要,幫助他們多元發展,從而規劃人生,在升學擇業時作出合適的安排。本校更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及社工提供諮詢或輔導服務,為個別學生提供適切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定期召開會議和舉辦活動,促進家長、教師、學校及社區間之聯繫,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能相輔相成地發展。家長互選代表成為本校法團校董,參與學校管理;家教會委任家長代表為「買賣業務監管委員會」成員,幫助學校甄選和監察午膳、校車、小食部、書局及校服供應商等;定期與學校合作舉辦親子講座或活動,推展家長教育;推動校服及舊書回收,既環保又可支援有需要的家庭。增強對外聯繫,透過「姐妹學校計劃」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地的了解與溝通,加深認識兩地文化;在家長的支持下,學校帶領學生到姐妹學校進行文化交流或參與考察活動;並在社區組織義工服務活動,培養學生貢獻及服務社會的精神。 |
校風 |
1. 重視學生的成長,投放大量的資源,給予支援,並採訓輔合一模式,每年按學生的實際需要,釐定主題,並由副校長(學生支援)統籌落實,有系統地幫助學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交三個層面健康發展。<br>2. 以學生為中心,安排多元化活動,創造大量機會,讓他們「當主角」和多元發展;配合刻意安排,透過多種方式(如早會、周會、學校網頁、大堂視像系統、榮譽榜、操行分等),對表現優異及學行有進步的同學加以表揚,樹立榜樣,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br>3. 安排德育及生涯規劃課,利用校園生活、新聞及時事,引發討論,加上校長、副校長和及老師輪流分享校園生活點滴,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br>4. 全校實行雙班主任制,全體師生留校午膳,每天放學前安排班主任節,強化班主任與學生的關係,透過良好的班級經營來建立學生的支援系統。學校致力為同學進行輔導或跟進工作,營造和煦、愉悅、促進溝通和自主發揮的空間。<br>5. 積極鼓勵和安排學生服務社區,培養學生關懷社群、樂於助人的美德。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三年計劃的發展重點:<br>1. 加強學生國民及全球公民身份認同<br>2. 培養學生成為積極的學習者<br>3. 推動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支援同工加強學生國民及全球公民身份認同,並培養學生成為積極的學習者:善用提問技巧、資訊科技及多元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並開啟其勇於發問及創新的精神。<br>2. 支援同工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善用課室管理及優化教師家長合作的策略,幫助學生成長,提升其自我管理的能力。<br>3. 協助教師以「T-標準+」建構教師專業角色、價值觀及操守,反思專業成長的得失與發展需要,計劃專業持續進修的藍圖。 |
全方位學習 |
課外活動分為學術、體藝、興趣、服務及領袖生等五大類。現有學會38個,11項領袖生訓練活動,包括:中國文化學會、英文學會、銀樂隊、攝影學會、演講與辯論學會、公民及社會學會、魔術學會、划艇隊、拔河隊、花式跳繩班、男女童軍、少年警訊、公益少年團、學術領袖生、紀律領袖生、圖書館領袖生、推廣及接待領袖生、司儀隊、社聯會、學長、學生會、環保領袖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