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1. 因應學生的英語能力,初中級部份班別或組別於數學科及科學科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其他學科,包括生活與社會科、歷史科、地理科、電腦與資訊科技科及基本商業科採用英語延展模式,為同學未來升讀高中及大學作準備;<br>2. 高中級開設多個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科目,包括有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物理、化學、生物及經濟。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透過推行功課政策,鼓勵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br>2.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培養自學能力;<br>3. 培養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行建構知識;<br>4. 以生活化題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擴闊學生視野;<br>5. 推行「持續性評估」政策,讓學生了解個人的學習進度,而教師會作出適時的回饋;6. 各學科會根據課程發展處建議的課程綱要,訂定發展校本課程,於教學時,各學科教師會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及學習能力的差異來處理學習進度;<br>7. 英文科及中文科推行分級小班教學,致力提升語文水平及照顧學習多樣性;<br>8. 本校於初中開設「公民、經濟與社會」及「生活與社會科」,旨在幫助學生銜接新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br>9. 推行STEAM教育,培養學生科研及創科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意潛能;<br>10. 推行資優教育,體現因材施教,培養學生高瞻遠矚,具備更廣博視野。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採用分組上課時間表為學生提供最多的選科組合,詳情可參學校網頁。<br>2. 課程重點:為切合本校學生的學習需要,本校於中、英、數學科推行校本課程剪裁計劃。此外,英文科於初中提供英國語文藝術課程,藉以提升學生英文能力。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有超過百分之三十九的教師已接受「資優教育」及「特殊教育」的訓練,以便有效照顧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學校致力發展同學潛能,讓他們在關懷與共融的環境下成長。在學術上,透過個別中英文指導班及功課輔導班,協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好讓他們學習更有動力。學校亦透過「小伙子計劃」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提供課堂以外的成長、社交小組及情緒支援服務。除此以外,學校亦重視與家長溝通,定期透過家長分享小組、與子女溝通工作坊及電話傾談等,以了解家長的需要及同學在家中的情況。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和多元化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學習支援委員會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輔導主任、教與學部負責老師、具照顧特殊教育學生經驗的輔導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心理學家會為教師提供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家長及教職員的培訓。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額外人手,包括學生輔導員及教職員支援學生。另外,外購專業服務包括︰中英文提升班、非華語數學提升班、執行功能小組、課後功課輔導班、言語治療服務及藝術治療等。<br>本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而有嚴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亦會提供相應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並透過跨專業合作幫助學生學習。此外,學校亦安排社交小組及朋輩輔導,例如「伙.計劃」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定期安排學生輔導員或專責教師與家長溝通,並安排家長小組,建立互助平台,共同支援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與一條龍小學進行非華語中文課程銜接規劃,期望能達至「十二年一貫」 |
家校合作 |
1. 校方重視家校合作; <br>2. 於開校第三年,校方協助成立家教會; <br>3. 校方定期舉辦家長晚會及家長日; <br>4. 校方定期向家長派發「學校通訊」及「情繫怡中」;及<br>5. 校長定期出席家教會所舉辦的「校長茶座」聽取家長意見。 |
校風 |
1. 推行基督教教育,校風純樸,重視學生言行及校服儀容; <br>2. 培育學生實踐「律己愛人、盡心愛神」; <br>3. 推行雙班主制,師生關係良好;及 <br>4. 重視家校合作,定期舉辦家長日、家長晚會及家長茶座以加強家校溝通。 |
學校發展計劃 |
以三年為學校發展週期。2021-2024年的目標包括:<br>1. 優化課程發展,促進高效學習;<br>2. 建立正面價值觀,提升學生動力; <br>3. 推動教師發展,促進專業領導。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培育新一代領導同工;<br>2. 共建「僕人領導」的管理及領導文化;及<br>3. 建立科務評估機制,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著重生命教育,透過推行不同校本活動營造氣氛,讓同學認識及建立以下的生命核心價值(包括感恩、堅毅、愛人如己、服侍、欣賞及熱愛生命)。本校亦十分著重正向教育和價值教育,透過不同活動和學習經歷,讓學生建立正面的生活態度及人生價值觀。<br>課外活動主要分為學術、體育、藝術、興趣、服務五大範疇,共有四十多個學會組織,致力啟發學生潛能,以配合「啟發潛能教育」及「成功教育」的目標。在過去的學年,中文朗誦隊、男子籃球隊、義工服務及女子排球隊等皆表現突出,推動「一生一體藝」理念,讓學生有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