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所有S1班級中除中文、普通話及中國歷史科外,所有中一班別均採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的教學和學習策略旨在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能力和學習風格。學校積極鼓勵同學參與不同學習活動、透過同儕學習及個人化的學習支援,確保每個學生充分發展潛能。學校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涵蓋德、智、體、群、美及靈育。本校提供平衡的課程,使學生在六育(德智體群美靈)上,得到全面培育,養全面發展的個體。學校定期審視教學、課程和評估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需求和標準。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三科選修科。部分學生可額外選讀數學延申部分單元一或單元二課程(M1或M2)、其他語言科目及應用學習科目。<br>2. 課程重點:中一及中二英語發音及拼寫課程;中一至中三級非小說類別書籍閱讀課;中三級商業基礎學習;中四及中五級生命與價值教育課 。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校採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和資源,以配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能力和興趣。我們提供不同增潤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具挑戰性的學習機會。透過推行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協助學生逐步邁向自主學習。此外,學校亦為教師提供持續的專業發展機會,以增強他們在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安排包括家訪、個別輔導、增潤課程、測驗/考試調適、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特別安排、社交訓練、言語治療服務、外出訓練活動、透過家長小組互換資料及情緒支援。<br><br>「特殊教育需要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教師、社工、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和校本言語治療師。學校亦透過跨專業會談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家課和測考調適;又舉行個別學習計劃會議,幫助個別學生設計具體可行的支援計劃。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網上自學平台。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藉家長夜、家長教育講座、家長小組、親子閱讀及聯誼活動等,促進家長及學校間的溝通,提升家校合作。學校的網頁和家長記事簿亦有助增進家長對學校的認識。 |
校風 |
本校以基督教信仰為辦學的基石,全體老師身教言教,培育年青人成才。因此,本校以學生為本,著重全人發展,致力培育同學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的成長。期望同學在生活中活出「明道律己,忠主善群」的校訓精神。<br>在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本校校風優良純樸、紀律嚴明、積極奮發、關愛和諧。 |
學校發展計劃 |
掌握學習鑰匙 (2022-25)<br>活出校訓價值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每年舉辦為期三天的暑期教師退修營、三天教師培訓日,並為新教師安排啟導計劃及同儕輔導。各科安排協作教學,藉共同備課、觀課及觀課後會議,發展教學方法,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
全方位學習 |
學校重視學生的才智、體能和藝術發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基督教團契、社活動、義工服務、領袖生培訓、校園電視台和各種學校團隊及學會,包括排球隊、籃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田徑隊、游泳隊、合唱團、英語辯論隊、中英戲劇隊、童軍、樂器課程、管弦樂團等。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和課外活動,學校還設立了不同的獎勵計劃和獎學金,如「迦密之星」獎勵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