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玫瑰崗中學
香港灣仔司徒拔道41號B地庫、地下部分至5樓部分、6樓露台及7樓
玫瑰崗中學以全人教育為目標,致力培育學生成爲富責任感的新一代、對社會有貢獻的公民及虔誠的基督徒。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何幼孫神父 |
校長 | 蘇佩婷女士 |
資助種類 | 資助 |
授課時間 | 全日 |
學生性別 | 男女 |
辦學團體 | 道明會 |
宗教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1959 |
校訓 | 信守真理 |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14,000 平方米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70" |
學生會會費 | "$2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其他收費 | 0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51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58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76% |
學士 | 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37% |
特殊教育培訓 | 39%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28% |
5-9年 | 11% |
10年或以上 | 61% |
中一班數 | 3 |
中二班數 | 3 |
中三班數 | 3 |
中四班數 | 4 |
中五班數 | 4 |
中六班數 | 4 |
中一至中三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語文(第二語言)(非華語學生適用)、普通話、地理、歷史、中國歷史、生活與社會(中三)、普通電腦、家政、音樂、視覺藝術、宗教、生活教育、體育。<br><br>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西班牙語(中一至中三);<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地理、歷史、中國歷史、生活與社會(中三)、普通電腦、家政、音樂、視覺藝術、宗教、生活教育、體育。<br> |
中四至中六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文憑試科目)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倫理及宗教、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 (中五、中六)、視覺藝術、體育、應用學習科目、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br>(非文憑試科目)藝術發展、宗教及道德教育、體育、中國語文(第二語言)(非華語學生適用)。<br>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文憑試科目)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一和二、生物、化學、物理、經濟、地理、歷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應用學習(職業英語)(模式二)、應用學習科目。<br>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西班牙語(中四、中五) |
語文政策 | 本校貫徹三文四語的語文政策,增加學生於校內及校外學習英語及普通話的機會。<br>英語方面:本校提供英語語境,舉辦英語活動,如:英文辯論隊、英語嘉年華、跨學科學習英語及每月英語問答比賽等,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普通話方面:興趣小組、攤位遊戲及校內外比賽等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均能提升學生的普通話能力。建基於學校獨特的西班牙文化,本校中一至中三級開設西班牙語課,讓學生具備掌握多國語言之優勢及開拓國際視野。中四及中五級亦開設西班牙語選修科,供學生選擇。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玫瑰崗中學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課程,切合不同性向學生的需要,為他們日後升學作好準備。<br>*在多元文化語境的有利環境下,本校制定了多元化的校本教學語言策略。本校的數學及科學科採用全英語授課。與此同時,本校會進一步優化英文科及其他各科的課程及活動,以提高學生英語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近年本校在香港中學文憑試英文科所獲得的總體成績(即考獲2級或以上及4級或以上成績)也高於全港水平。<br>*為了照顧學生的需要,個別高年級的核心科目會提供中文及英文授課。此外,本校會於放學後為高中的同學安排補課,為應考公開考試作好準備。<br>*本校設置中國語文(第二語言)課程,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因應學生能力,到高中時安排其報考中國語文(香港中學文憑)或報讀「應用學習中文」課程,學生亦可報考其他合乎升讀本地或海外學位課程的公開考試,以獲取另一中文資歷。<br>*本校另一重點是推行心靈教育,目標是啟發及培育學生的心靈成長,培養基督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心靈上的反思,提升學生學業、領導能力及人格發展。<br>*本校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活動和比賽,發展他們的潛能,多年來取得卓越的成績,當中包括:<br>-海洋公園STEAM學生大賽2021冠軍 <br>-第一屆CAFEA青少年智慧城市論壇最佳學術文章獎得主(2021) <br>-第74屆香港學校朗誦節(英文朗誦)六項冠軍、三項亞軍及五項季軍(2022) <br>-泰國國際數學競賽總決賽2021-22一項金獎及兩項銅獎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西班牙語、文、理、商各科(請參看「開設科目」一項)。<br>2. 課程重點:中國語文科分別設有中國語文及中國語文(第二語言)(非華語學生適用)兩科,以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此外,於高中更設有全面的其他學習經歷課程供學生選擇。中四及中五級亦開設西班牙語及應用學習(職業英語)選修科,供學生選擇。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設專責小組,透過融合教育,使學生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學習體諒與關懷別人。中英數三科按能力分組教學,照顧學習差異。課後更為非華語學生設中國語文及數學支援課程,同時為新移民學生設英語支援課程。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成立學生支援組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以提升教師對支援具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外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聘請輔導員和教學助理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和課餘活動。同時,外購言語治療服務、組織社交小組及其他能力訓練小組,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本校亦與教育局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社工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與家長和老師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共同為學生制訂個別學習計劃,並檢視成效,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共同支援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校方更為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了午間中文學習輔導、説話能力訓練及課後中文班。 |
家校合作 | 透過網頁、內聯網、通訊、通告及校刊等,讓家長了解學校發展和子女學習進展。<br>家教會設基金獎勵學生、添置用具和圖書,與學校合辦家長教育,提升家長管教子女技巧。 |
校風 | 本校珍視每個學生,深信他們均富有才華,又能克盡己任。本校重視教育過程,致力幫助學生開啟潛能,培養良好品德及正面價值觀。雙班主任制及「師生交流時段」提供師生溝通的機會,增進師生感情,讓老師更了解學生特質。本校輔導及訓育相輔相成,幫助學生成長。 |
學校發展計劃 | 二零二三至二三四年度的「兩大關注事項」: <br>1. 締造愉快健康的校園生活。<br>2. 培養學生成為21世紀的「自主學習者」。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於學年初作個人專業發展計劃。除了各學科及不同學習領域個別安排的專業交流外,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組亦會在不同層面(包括:個人、科主任、跨科及跨學習領域)促進教師專業交流及反思。<br>本組籌劃的教師發展日讓老師通過共同學習,對整體教育發展,技巧及思想作分享及掌握,營造專業分享文化,以提升教學效能。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提供三十多項聯課活動:<br>1. 學術:中文、英文、數學、STEM、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學<br>2. 文化:歌詠團、舞蹈、戲劇、醒獅隊、舞台管理學會、藝術學會、管弦樂團、校園電視台<br>3. 運動:各球類校隊、田徑、瑜伽、欖球<br>4. 服務:少年警訊、少年警訊領袖團、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社會服務團<br>5. 宗教:新青年學會、輔祭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