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初中不同班別和科目以英語、母語授課(請參閱「2023/24學年開設科目」及「2024/25學年擬開設科目」的資料)。初中英文科依學生能力以小組教學。高中中文及英文科亦分小班教學,部分班別會採用英語教授選修科。本校注重兩文三語發展,全方位塑造有效語言環境。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本校以滲透與浸潤的方式,使學生透過不同途徑接觸和學習英文及普通話。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強調有效學習、互動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鼓勵學生學會學習,有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及自學能力。致力推動閱讀文化及專題研習。「學生為本、因材施教、提升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為本校課程設計的中心思想,全校課程目標亦以此為訂定原則。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按學生意願及能力為原則。<br>2. 課程重點: <br>課程調適以深化學會學習的元素:<br>(1) 提倡思維教學策略;<br>(2) 以分層課業、電子學習及合作學習照顧學習多樣性;<br>(3) 進行課前預習及筆記摘錄;<br>(4) 促進學習的評估及作為學習的評估;<br>(5) 設計多樣化的全方位學習活動。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著基督精神,本校以全校參與的模式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包括科目提供多元化教學策略及評估方法,不同的課外活動種類及高中科目。 |
模式融合教育 |
為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本校善用教育局津貼購買專業服務及聘請專責職員,以協助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統籌不同的措施,讓各老師更有效地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包括教學及評估調適、輔導小組、社交及專注力訓練小組、個別學習計劃等,並設有恆常渠道與家長進行緊密溝通及共商最適切的照顧措施。<br>本校獲教育局提供額外撥款,並配合校本情況,為非華語學生提供支援。有關支援由專責小組統籌。支援包括中文科課堂上提供的支援(例如抽離學習),採用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經調適的學與教材料,課後提供的支援(例如中文學習小組),本校建構共融校園的措施,包括舉辦促進文化共融/提高多元文化的活動。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多年,家長大力支持學校。除舉辦敬師活動、家長教師聯歡活動外,並成立家教會獎學金獎勵有傑出才能的學生。家長對學校事務熱心參與,經常協助帶領學生出席境外探訪活動、參與比賽活動評審工作等。 |
校風 |
以基督精神辦學。校風純樸,非常注重學生全人教育,尤其在品格方面的發展。此外,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及社會服務。學校有宗教組、訓育組、輔導組及駐校社工、啟發潛能教育組等,每年均透過多項活動、各項獎項、獎助學金,支援及建立學生成長。 |
學校發展計劃 |
承蒙各持份者的鼎力支持及努力,本校學生在學術及成長歷程上有明顯進步,學術及成長範疇的獎項數目亦見增加。踏進新學校發展周期,秉承過往所累積的成功經驗,為學生開拓及提供更優質的教育,以發揮全面的潛能,本校21-24年度關注事項如下:<br>關注事項(一)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目標。<br>關注事項(二)深化學生在新常態下的自主學習。<br>關注事項(三)營造英語學習環境,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為學生生命培育的工程師,為提升教師專業,鼓勵教師進修及進行教學研究,學校在行政安排及經費上,均鼓勵及支援教師進修,亦安排教師出外交流,豐富及拓展教師視野;為配合學校發展方向,每年的教師發展日均設計培訓內容配合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宗教團契、英文學會、中文學會、普通話學會、數學學會、科學學會、時事學會、商業學會、IT學會、歷史及文化學會、學生會、社聯會、劇社、舞蹈學會、音樂學會、棋會、可持續發展學會、美術學會、圖書館學會、交通安全隊、紅十字會青年團、童軍、職業特工隊、少年警訊、公益少年團、扶輪少年團、朋輩輔導員、思健學會、籃球隊、田徑隊、足球隊、乒乓球隊、羽毛球隊、排球隊及生態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