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何蔭棠中學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

九龍黃大仙蒲崗村道176號

秉承保良局的辦學宗旨,五育並重,培育學生的高雅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本校認為學生應具備良好之語文能力,富領導才能、高層次的邏輯思維及無限創意。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鄭錦鐘博士
校長 勞國樑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保良局
宗教 -
創校年份 2001
校訓 愛、敬、勤、誠
學校佔地面積 約 7,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3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22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66
全校教師總人數 70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1%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36%
特殊教育培訓 22%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47%
5-9年 17%
10年或以上 36%

中一班數 5
中二班數 5
中三班數 5
中四班數 5
中五班數 5
中六班數 5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生活與社會、電腦、商業(中三)、音樂、體育、視覺藝術、家政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公民與社會發展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化學、生物、物理、地理、視覺藝術、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全校語文政策:本校十分注重學生的語文水平,持續推出不同的語文政策。英文科額外開設53班,部份英文口語訓練,師生比例降低至1:4,提升英語學習效能;每年會舉辦公開英語演說技巧計劃、深化閱讀計劃、英語大使、英語日營、課後外籍英語老師興趣班、全方位學習課程,於暑假期間會進行各科銜接課程及IPA課程等,讓學生從不同的範疇接觸及運用英語。中文科於中一至中六級額外開設30班,重點教授學生閱讀及寫作技巧,令學生達至中英兼擅。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採取自主學習的教學措施,成效顯著,學生成績卓越:<br>2023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全部科目(包括通識教育科)均以英語應考(中國語文、中史、中國文學除外)。<br>本校學生於核心科目取得「3322」符合本地大學學士學位課程入學要求的百分率達88%(全港平均36.6%)。<br>所有科目優良率(等級4或以上)平均達60%,全部科目高於全港常模。其中物理科優良率達90%,生物科優良率為82%。<br>本校學生共獲62科5**/5*成績。<br>20位學生獲2科5*/5**或最佳6科成績達30分或以上。<br>畢業生入讀大學情況:2023年有123位畢業生入讀本地學士學位課程,達87% (全港平均37.5%)。<br>有60位畢業生入讀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學士學位課程,每所大學各有15位畢業生入讀,接近入讀大學人數50%。<br>畢業生入讀之大學課程分別有:醫學、物理治療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醫療化驗科學及放射學、保險及財務與精算學、風險管理科學、專業會計學等。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提供十一個選修科,供學生選擇修讀。為讓學生瞭解高中課程結構,學生選科前會參與各科選科簡介及家長晚會,學生按能力和興趣選取心儀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 <br>(1)小班優化教學效能:本校課程一向重視提昇學與教效能,除額外運用逾數百萬元增聘10位教師及10位助理教席以優化各教學範疇,中、英、數及部份科目亦進行小班教學,本年額外增加111班小班,提升教學效能。<br>(2)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學校會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學術週活動、英語日營、走出課室活動;參加不同比賽等,豐富學生學習經歷。<br>(3)專職課程,發展潛能:學校會聘請專職導師舉辦課程,例如學科專職課程、全方位學習課程,全部以小班形式授課。此外,亦會協助同學報讀認可機構(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資優課程,全部費用由學校支付,讓拓闊學生視野,發掘個人興趣。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為優化各教學範疇,學校每年撥款超過五百萬額外增聘10位教師及10位助理教師,使中、英、數及部份科目增加共111班小班,進行小班教學,部份英文口語班訓練,師生比例降低至1:4,提升英語學習效能。<br>學校的資優課程、保底課程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於資優課程方面,亦會協助同學報讀認可機構(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資優課程,全部費用由學校,發展學生潛能。於保底課程方面,各科老師會額外篩選需要跟進的學生,定期跟進每位學生學習上的強弱項,並檢視其學習進度及進行個別指導。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校園共融文化,以校本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通過靈活調配各種不同的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提供的評估服務和輔導服務等,以全面支援學生需要,如為學生提供校內特別考試安排,並為這些學生向考評局申請在公開考試相應的特別考試安排。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家校合作 印製《棠晴》、《文集》、《棠內堂外》、《家校通訊》等及各學術雙週的摘要供家長閱覽。此外,每年安排2次家長聚會,讓家長和老師直接面談。另外,亦安排班主任每年2次致電家長,與家長分享學生在校情況。
校風 為強化學生德育操守,以灌輸學生正確價值觀及建立正確使用互聯網媒體的態度,訓導組、輔導組、學生事務組、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推行不同類型的教育計劃,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主題,包括國民教育、正向教育、生命教育、網上欺凌、非法上下載圖片及資料等,並配合不同的教育活動,如剪報討論、短片及電台廣播、標語設計比賽、網絡糾察、講座或工作坊等,讓學生明白於正向思維的重要,以及互聯網上作出不法行為須負上的刑事責任。
學校發展計劃 1. 深化學生自主學習<br>2. 提昇藉評估促進學與教效能<br>3. 深化學生正向價值觀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平衡老師專長及學校發展需要進行不同的專業培訓活動。
全方位學習 本校絕大部分學會已外聘導師,務求學會專業化,提昇學會質素,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專門知識。本校推行學會半年制,學生於每學期可最少參加一個學會,活動將以工作坊及網上形式進行。所設學會均趨多元化,學術範疇有奧數、韓文學會、日文學會、德文學會、西班牙文學會、異國文化探究學會、記憶力提昇學會等;藝術範疇有攝影、摺紙藝術、皮革飾物、Q版人像漫畫學會、手鈴隊、管弦樂團、中樂團、合唱團、無伴奏合唱等;體育範疇有足球、籃球、排球、游泳、田徑、羽毛球、乒乓球、單車隊等;興趣範疇有無人機學會、數碼影片製作學會、機械人編程學會、觀星學會等;另於服務範疇設立不同制服團體,如紅十字、童軍及入境事務處青少年領袖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