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

九龍九龍灣啓禮道10號

致力成為學習型組織的典範,讓學生在多元化的天地中愉快學習,經歷成功,發展潛能,成為懂得學習、懂得思考、關懷社群的個體。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羅嘉穗榮譽博士(MH)
校長 楊佩珊博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仁濟醫院
宗教 -
創校年份 2001
校訓 尊仁濟世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1,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5"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310影印費、改善校園設備及保養維修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5
全校教師總人數 61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2%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4%
特殊教育培訓 56%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8%
5-9年 5%
10年或以上 77%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電腦*(中三)、中國歷史、家政*、世界歷史*(中三)、音樂*、地理*(中三)、視覺藝術、體育、德育與公民教育(中一及中二)、普通話(中一及中二)、設計與科技、生活與社會(中三)、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經濟與會計*(中三)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跨學科英語(中一及中二)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科學*(中一、中二)、電腦*(中一、中二)、世界歷史*(中一、中二)、地理*(中一、中二)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經濟(中六)中國歷史、視覺藝術、旅遊與款待、<br>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世界歷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延伸部分:M2)、物理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必修部分)、經濟(中四、中五)、化學、生物、日語

語文政策 本校實行母語教育同時,亦著重兩文三語,初中開辦以專業決定教學語言班別,因應學生能力,逐步於初中各科目加強英語應用能力,實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以便學生在高中階段以英語學習。<br>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學校建立學習英語的環境,英文科以小班教學。透過小班教學,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及應用英語的機會,同時老師亦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個別指導。並由外籍老師進行會話訓練,舉辦多元化的英語活動,讓學生能活用英語。<br>為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中一級部分班別推行以普通話教中文。本校每循環周的第二及五日為英語日,第四日以普通話宣佈,以增加學生接觸英語及普通話的機會。本校積極推展英語話劇、作家講座、書展及閱讀獎勵計劃、致力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學習和教學策略 希望通過學校教育讓學生擁有良好閱讀能力,德育培養及運用資訊的能力。以學生為本,提供全面及均衡的課程,包括:安排跨越教室的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成長。鼓勵發展思考能力的策略和活動,通過引發興趣、獨立思考、討論和驗證,令學生懂得思考。並積極推行閱讀教育,促進學生從閱讀中學習,每年舉辦閱讀獎勵計劃、早讀計劃,培養閱讀風氣。學校致力發展多元的學與教策略,成立學習策略組及電子學習組,組內設有多個科目的教師代表成員,為推行自主學習及電子學習提供支援及意見。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每位高中學生可選修兩至三科選修科,學校共提供超過100個組合。<br>2. 課程重點:STEM教育,中四藝術服務,中一至中二級德育及公民教育。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教學上注重處理學習差異,課堂上安排小組學習活動,學校設有拔尖補底政策。本校參加中學學習支援計劃,為有不同學習困難的同學提供專業輔導、個別學習計劃及特別的測考安排。本校是教育無邊界伙伴學校,透過啟導計劃支援學生在英語及生涯規劃的發展。
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成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教師、訓輔組主任、學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全職教學助理等。另亦運用「中學學習支援津貼」,統整和彈性調配校內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支援服務。學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提供的支援措施,包括中、英和數學課後輔導教學,為有言語障礙的學生提供個別言語治療,為手部肌肉發展較弱的學生提供個別職業治療,為有需要的同學安排延長考試時間,為嚴重聽障學生購買及借出無線調頻系統,為自閉症、過度活躍症、有精神健康需要同學提供個人輔導、小組輔導。<br>學校透過個案工作處理學生情緒、學習及行為問題,使他們達到預期的學習指標評估及個人學習計劃。學校亦舉辦家長教育活動,促進親子關係及促進家校協作,每年亦為家長安排面談或諮詢活動,用以建立及評估輔導安排。學校亦安排家長及老師參加培訓課程,讓他們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的學習特性,從而配合學校的措施。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
家校合作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於2002年4月,成立目的為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繫、增進家長與教師的溝通,以及討論和協助改善學生的福利。此外,本校校董會成員亦包括兩位家長代表,藉此提高家長對校政的參與度。
校風 採用全校參與、訓輔合一的輔導取向,營造關懷、積極及融洽的校園氣氛,同時透過「年度德育主題」、「核心價值」、「正向教育」、「七習慣」的推行,協助學生建構正面的價值觀,並將所學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成為快樂成功的青少年。
學校發展計劃 2022年開始開辦專業決定教學語言班級,學生有更多機會以英語學習不同的科目,學校將致力支援及推動以英語學習,為邁向全專業決定教學語言班級努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技巧及英語學習。學校致力發展電子學習及STEM教育。透過不同的電子學習渠道,例如電子學習平台及電子課室,讓老師可運用不同的電子教材、網上討論及評估系統,更容易地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同時能讓學生更有興趣及有效地學習。此外,本校透過STEM的校本課程,進行跨學科知識的整合,讓學生體驗親自創作的樂趣,從而發掘其潛能,藉以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透過不同的獎勵計劃及支援服務,加強學生的正向價值,促進健康成長。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為不同年資的教師訂立各階段的專業發展方向、知識、技能和態度,鼓勵老師持續專業發展。此外,我們也注重老師有關教學的專業發展及非教學的興趣培養。本校曾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推行《優質學校改進計劃 -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優質學校改進計劃 - 中層管理》及本年度《優質學校改進計劃 - 觀課與議課》,透過觀課推動教學進步。
全方位學習 強調發展學生潛能,除開辦學術、興趣、音樂、體育、美術、制服隊伍等多類型活動,透過外地交流、多元經歷培養領袖才能,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現有超過30多個活動組。全方位學習節,讓學生能跳出課室學習,增廣見聞,引發學習興趣,延伸課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