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新界元朗天水圍天恒邨

秉承順德聯誼總會「文、行、忠、信」的辦學精神,推行以學生為本的全方位全人優質教育。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譚天放先生
校長 譚莊陵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順德聯誼總會
宗教 -
創校年份 2001
校訓 文、行、忠、信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2,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30"
學生會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學校設備費$170, 家校合作費$50, 特別行政費$3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70
全校教師總人數 77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79%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36%
特殊教育培訓 22%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40%
5-9年 5%
10年或以上 55%

中一班數 5
中二班數 5
中三班數 5
中四班數 5
中五班數 5
中六班數 5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史、普通話、日文、電腦立體動畫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英國文學(中一、中二)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生活與社會(中三)、公民 經濟與社會(中一、中二)、科學、電腦教育、經商(中一、中二)、商科(中三)、體育、音樂、視覺藝術、地理、歷史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史、地理、經濟、歷史、日文、資訊與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科、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中四、中五)、資訊科技精要、數碼年代—珠寶設計、多媒體故事、生涯規劃、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延伸單元)、職業英語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物理、化學、生物

語文政策 本校部份班別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另外,本校於初中開設英國文學科,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另外,本校亦積極推行日本語文教育,由初中伸延至高中,高中同學將報考公開試,並獲本地大學承認為入學資格。
學習和教學策略 積極推行校本課程:除一般課程外,本校推行多個校本課程,如:初中日文科、電腦立體動畫科、英國文學、經商科等。此類課程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必能發揮正面的指標作用。本校提供多元化及嶄新課程,提升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的水平,並致力發展「高層次思維學習」及發展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老師亦透過不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術水平。此外,中文、英文及數學科均以小班形式授課,以照顧學生的能力差異。本校設立拔尖補底班,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於中三下學期初進行意向調查決定下年度之開設科目,並以學生成績及意願分配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初中生活與社會科、日文科、電腦立體動畫科、經商、英國文學。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已設立學生支援小組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問題。在部份科目:如中文、英文及數學科均推行小組教學、並於課後推行拔尖及補底計劃。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與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學生支援組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及學校社工等。本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服務例如言語治療、社交訓練小組、課後學習輔導等。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積極參與及支持校內外的各項活動,與老師及學生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過往,家長教師會均每年為參加公開試的同學舉行茶聚,以實際行動支持應屆公開試考生。
校風 本校校風純樸,尤其注重訓導與輔導工作。學校社工亦經常與輔導組合作,推行多項輔導計劃。
學校發展計劃 1. 營建及培育正面的校園文化,計劃將會以三年為週期推行,今年度發展重點主題是正向教育、律己、關愛;<br>2. 改進教學質素,嘗試不同教學方法,令學生學得更有效能,並獲得理想的公開試成績; <br>3. 激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提升學習興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br>4. 透過鼓勵學生參加校外比賽,提升同學的自信; <br>5. 加強學生組織工作,增強學生歸屬感; <br>6. 加強資訊科技教學;<br>7. 全方位參與音樂、體育、美術、朗誦、舞蹈及其他學術/非學術校際比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學校積極鼓勵老師參與由教育局或其他機構所舉辦之講座、研討會、工作坊及座談會等,使老師更有效地掌握輔導學生及課室管理技巧,以提升個人專業發展。
全方位學習 本校積極發展多元化的學生活動,讓學生能於課室內外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發展,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提高學生創造、領導及溝通等共通能力。為達致以上的目標,學校於過往積極發展學術、藝術、體育、服務及興趣等活動,迄今已成立「文、行、忠、信」四社、24隊校隊、10個學會、6個制服團隊及學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