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貞德中學
聖貞德中學

香港北角寶馬山道55號

以「實踐福音精神,建立關愛文化,達致全人教育」為宗旨,學生培育和校本管理為重心,秉承天主教教育目標,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均衡發展。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全國偉先生
校長 阮章凱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天主教香港教區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55
校訓 公民責任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10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中一至中五:$310<br>中六:$235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45
全校教師總人數 50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0%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6%
特殊教育培訓 74%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4%
5-9年 6%
10年或以上 70%

中一班數 3
中二班數 3
中三班數 3
中四班數 3
中五班數 3
中六班數 3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生活與社會、普通話、普通電腦、視覺藝術、體育、音樂、倫理及宗教、全方位學習課程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1. 英國語文<br>2. 只適用於非華語學生班別:數學、科學、地理、歷史、普通電腦、體育、音樂、生活與社會、全方位學習課程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及科學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1. 必修科目:中國語文、倫理及宗教、體育<br>2. 選修科目:中國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理論」、倫理與宗教(文憑試)、體育(文憑試)、旅遊與款待 <br>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1. 必修: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br>2. 選修:數學延伸單元、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

語文政策 1. 授課語言,中英兼備,重視兩文三語:初中除英文科外,數學及科學按班別以英語授課,其餘科目採母語教學,初中設普通話科。高中數學金、公民科及部份選修科目按組別以中文或英語作為教學語言。<br>2. 英語教學,因材施教:本校透過英語診斷測試,以辨別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以分組上課,本校為新來港或英語能力稍遜之初中生設課後英語增潤班。<br>3. 豐富英文語境:課室設英語角,午間安排多元化英語活動,由英語外籍教師及學生英語大使主持,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亦舉辦暑期海外交流活動。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教學目標清晰:教師採多元化教學策略及適切教材,豐富學生學習經驗。建立有效學習常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及溫習技巧,建立學習常規。<br>2. 拔尖保底:因應學生能力,安排拔尖保底增潤課。<br>3. 多元獎勵計劃:學校設立多元化學業獎勵計劃,鼓勵學生持續進步。<br>4. 豐富學習經驗: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學術活動及比賽,發揮學生強項與潛能。<br>5. 多元戶外活動:學校安排多元化戶外考察、參觀、論壇活動及境外文化、學術交流活動,擴闊學生視野。<br>6. 多元教學策略,優化課堂設計,促進教學成效。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設12科選修科,文、理、商兼備。安排學生修讀DSE視覺藝術課程、丙類科目(其他語言)及應用學習課程。<br>2. 課程重點: <br>  (1) 強化核心科目課程,善用電子教學平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br>  (2) 初中發展STEAM教育,製訂校本課程,發揮學生創意。<br>  (3) 初中重視中英文閱讀,擴闊知識領域。<br>  (4) 初中設普通話課,強化學生兩文三語能力。<br>  (5) 高中核心科目按能力分班,因材施教,拔尖保底,關顧學生學習需要。<br>  (6) 高中課程設12科選修科,有多個不同科目組合,配合學生不同需要。<br>  (7) 為非華語學生提供校本調適中文課程。<br>  (8) 設全方位學習課程,讓學生培養興趣、發展潛能。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設「伴你同行」計劃,協助中一學生適應校園生活。中二級設領袖訓練營,培養學生自律及團隊精神。本校亦著重照顧非華語及新來港學生需要,透過不同活動讓他們盡快適應校園生活。本校學生支援組由教育心理學家、兩位專責社工及融合教育助理組成,協助有需要的學生。
模式融合教育 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教育心理學家、社工、融合教育統籌主任、輔導老師及融合教學助理,並安排教師報讀相關課程,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校內其他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本地及非華語學生提供多元化支援,包括言語治療、職業治療、藝術治療、寵物治療、課後功課輔導班、午間棋幻旅程、生涯規劃輔導、課後興趣小組、正向生活營及共融活動等。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功課及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習差異,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校亦與教育局及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成效。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高中文憑試學科主要以英語教授。
家校合作 一九七零年成立家長教師會,家長代表加入法團校董會,每年出版會訊、舉辦家長講座、工作坊、親子旅行、成立義工服務隊等,家校緊密合作,共同培育學生。 
校風 校風純樸,學校積極推廣關愛文化及正向教育,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並透過不同的獎勵計劃,肯定學生的良好行為。建立貞德文化,培養學生具備信、望、愛、義、智、勇的良好素質,本校亦重視以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培育學生成長。
學校發展計劃 本學年發展重點:<br>1. 優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br>2. 提供多元學習機會,讓學生發揮潛能。<br>3. 擴闊高中課程,提供多元出路。<br>4. 培育學生成為「正向動力貞德人」。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鼓勵教師積極進修,配合教師考績制度,讓教師能持續專業發展,確保學與教質素。「教師專業發展委員會」按學校關注事項舉辦不同類型活動,包括:<br>1. 學習領域發展活動;<br>2. 教學技巧分享會;<br>3. 促進學生學習效能之培訓活動。 
全方位學習 設有13個聯課活動學會,包括學術、興趣、體藝、服務、制服隊伍各項。<br>每年舉辦户外學習日、社際音樂比賽、社會服務、慈善便服日、水陸運會、越野跑等;並定期舉辦各學習領域學術週、宗教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