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諾撒書院
嘉諾撒書院

香港鰂魚涌海澤街10號

本著會祖聖嘉諾撒瑪大肋納的辦學精神,以「謙恭仁愛」為校訓,注重均衡教育,致力培育學生友愛親善的品德、虛心學習的態度,以及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才能。

概覽
東區
中學
資助 /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王少玉女士
校長 黃瑞菊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辦學團體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59
校訓 謙恭仁愛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7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2
全校教師總人數 55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6%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1%
特殊教育培訓 51%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2%
5-9年 11%
10年或以上 67%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史、普通話、宗教及道德教育、體育、生活教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電腦認知、家政、音樂、歷史、地理、生活與社會、視覺藝術、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二)、英語話劇(中一)、語言藝術(中二)、溝通技巧(中三)、STEM教育(中一至中二)、生物(中三)、化學(中三)、物理(中三)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史、視覺藝術、倫理與宗教、體育、宗教及道德教育(非公開試課程)、生活教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數學(及延伸單元一及二)、生物、化學、物理、歷史、地理、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音樂(非公開試課程)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公民與社會發展

語文政策 1. 本校主要採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br>2. 為營造優良的英語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在學校內用英語。學生須以英語公開宣佈資訊;學生負責在早會以英語作專題分享及帶領祈禱。<br>3. 中一及中二設有精英班。<br>4. 中、英、數三科測驗及考試不合格的初中學生須參加課後輔導班。<br>5. 學校為只修讀兩個選修科目的中五、中六學生安排額外的中文、英文及數學導修課。<br>6. 提供學術性的網站及電子學習資源,以培養學生廣泛閱讀及自主學習。<br>7. 為協助初中學生適應英語學習,學校實行跨課程語言學習(LAC)策略,整合英國語文科及以英語授課科目的教材。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將價值教育、品德教育、校訓「謙恭仁愛」精神融入正規課程。<br>2. 透個跨學科合作,致力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 <br>3. 以經驗學習提升學生的知識與多方面的技能及擴闊視野。 <br>4. 培育學生掌握學會學習的能力。<br>5. 運用電子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主學習。<br>6. 着重學習技巧、思維及說話能力的訓練,以提升學習效能。<br>7. 培養學生做學習筆記及建立「生詞庫」的習慣。<br>8. 提供學習技巧訓練予中一學生。<br>9. 安排校本STEM課程及課後延伸STREAM活動。<br>10. 在低年級施行跨課程閱讀,以拓展學生的視野。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高中學生可選擇三科選修科及數學延伸單元一/單元二。<br>2. 課程重點:各級均設有生活教育課及宗教教育課,以助品德培育及完人教育。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各科組均訂立照顧學習差異計劃。<br>2. 選拔優異學生加入「人才庫」並提供培訓。<br>3. 推薦及資助學生參與教育局及大學資優及領袖訓練課程。<br>4. 各科設立學業提升課程,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小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主科老師、社工、學生輔導員及教育心理學家。<br>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外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增聘學生輔導員,推行各種不同的課程及小組活動,以及外購專業支援服務,以配合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要。本校關注學生的情緒發展及身心健康,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合適的調適安排。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1. 舉辦講座以配合每年的教育發展目標;<br>2. 為每級家長設研討會,讓家長了解每級同學在學習上的發展及相關的學校政策; <br>3. 家長委員及義工經常協助學校舉辦活動; <br>4. 為家長及老師組織不同的聯誼活動,促進家校溝通; <br>5. 家長委員常關心同學午膳的飯盒質素,協助試食及巡視午膳的安排。
校風 通過中一至中五雙班主任編制,「朋輩輔導計劃」及全校參與的訓輔方式,致力維持純樸的校風,培育親善的師生及朋輩關係。
學校發展計劃 1. 陶造學生良好習慣和個人素質。<br>2. 增強學生的學習技巧和支援學生學習。 <br>3. 發展學生生涯規劃。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配合學校關注事項以安排教師發展日活動,提升教師在教學策略,學生支援等方面的技能。<br>2. 致力推動校內同科組或跨學科的教師協作交流風氣,提升教學水平。<br>3. 所有老師每年均須進行同儕觀課,與其他老師或科主任在課堂內互相觀摩。<br>4. 為新老師舉行迎新及培育,並安排有經驗的老師支援。
全方位學習 除四社及學生會外,本校課外活動小組及學會多達43個,分為學術、興趣、音樂、體育、社會服務及宗教六大類,讓學生發展潛能。各小組均設有幹事會負責籌辦各種校內及聯校活動。所有中一學生必須參加樂器或體育項目訓練,以協助學生有多元化的發展。所有中一至中四同學必須參加一項課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