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金中學
中華基金中學

香港柴灣小西灣富欣道9號

我們致力提供優質教育;運用現代科技及方法,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批判思考、創造力和自信心;培養同理心及互相尊重的精神,建構和諧校園及社會;倡導全球意識,讓學生在知識及技能上充份裝備,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黃汝璞女士
校長 何廸信先生
資助種類 直接資助計劃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中華歷史文化教育基金會有限公司
宗教 -
創校年份 2000
校訓 -
學校佔地面積 約 7,460 平方米

中一 "$18770"
中二 "$18770"
中三 "$18770"
中四 "$25000"
中五 "$25000"
中六 "$2500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全校教師總人數 83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64%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1%
特殊教育培訓 29%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46%
5-9年 8%
10年或以上 46%

中一班數 5
中二班數 5
中三班數 5
中四班數 5
中五班數 5
中六班數 5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地理及歷史(中一)、綜合人文(中二及中三)、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音樂、視覺藝術、體育及增益課程(只限中一及中二)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包括延伸單元一及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地理、歷史、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音樂、視覺藝術及體育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全部英語老師基準試達標,學生英語水平達到當局在「中學教學語言政策」中的英語教學要求。中一設英文適應課程,初中一、二中國語文選用普通話教學。學校非常重視提升「兩文三語」能力。此外,初中生可在課堂學習日語及西班牙語。高中學生亦可選讀其他語言科目,如法語及日語。
學習和教學策略 在高科技教學方面我們選用先進電腦設備,配搭最新教學軟件,如移動學習平台、新進的雲端科技等,採用全方位學習模式如專題研習、參觀、戶外考察及本地和境外學術交流等,配合教學需要。本校聘請四位外籍英語教師,會話課時,每班會分拆為四小組,以增加學生練習說話的機會。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可跟據自己的能力、興趣等選讀兩科或三科選修科,同時亦可選擇數學延伸單元一及二。<br>2. 課程重點:中華基金中學以英語作為主要授課語言。學校在資源運用上富有彈性,語文政策、課程建構、財政及人力資源配置亦得以靈活安排。學校以推動「21世紀教育在中基」為基礎,讓學生確立正面的價值觀,不斷追求卓越;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追求終身學習;培養責任心和投入感,成為未來社會具教養的理想公民。該校多年實施富前瞻性的教學政策與課程,校本課程包括增益課程、科學課程、資訊科技課程及STREAM教育。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積極發展資優教育,以教育局的三層資優架構為藍本,發掘學生潛能。學校亦積極發展校本資優教育,範圍包括寫作、創意數學、科研、資訊科技、體育、音樂及視覺藝術等。對具備特殊才能學生亦提供強化課程和訓練、資助他們在大專院校進修特殊課程、提供獎學金等。本校為成績未達理想的學生提供課後輔導,對能力稍遜或有特殊需要學生作心理評估及補底課。所有科目不論高低班,老師/助理教師會為學生提供小組/個人補課。學校希望充分發揮每一位同學的潛能。各科設分組輔導,以便照顧個別差異。本校於每個長假期會舉辦考察團,為學生增廣見聞。
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善用校內外資源及學習支援津貼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除提供相關的學習及評核調適外,亦因應學生的需要提供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服務。為了照顧同學不同學習需要,學校也提供不同小組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和支援。學校與家長緊密合作,並會不時通知家長學生的學習進展。此外,學校亦安排教職員接受相關培訓,並致力營造關愛及共融的校園文化,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效學習、健康成長。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家校合作 本校設有家長教師會,作為校方、師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樑。為了加強家校合作,家長教師會每年舉辦多次工作坊及親子活動,協助家長瞭解子女需要,解決父母所要面對的困難。
校風 本校致力塑造積極、活潑、淳樸的校風,提倡自律精神、訓輔合一,以提升學生自我形象。學校設駐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給予學生適當輔導。中一至中三學生留校午膳,並於午膳後開展全面及富教育意義的文化活動及各類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活動。此外,學校成立多個制服團隊,以提升學生的紀律及社會服務意識。本校特設個人成長課,目的在重申本校的核心價值,提升學生的全面質素。它將會是本年實現這關鍵的重要門徑。過程中,「全校參與」更是不可缺少。
學校發展計劃 請參閱學校網頁的二零二一年至二零二四年的發展計劃(已上載到本校網頁)。<br>三個關注項目為:<br>1. 推動智能健康校園生活<br>2.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br>3. 提昇學生的社會責任及全球意識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培訓小組為新同工提供入職培訓及支援,小組成員包括輔導組、訓導組、聯課活動組及學術組老師。本校亦為老師設立最少三天教師進修日,除校內培訓外,還聘請專業人士舉辦工作坊,提升老師的教學及學生輔導技巧。此外,老師亦曾赴北京、上海、南京、新加坡、北海道、北歐、瑞士、德國等進行多天考察。
全方位學習 聯課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團隊、互助、環保等意識,以體現全人教育的目標。學校設有26個不同的學會組織,學生須參加一至三個學會。為了培養學生在聯課活動上持續追求卓越的精神。學校老師或校外導師會為學生安排不同學習經歷,並記錄於學生學習概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