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英語為教學語言。所有課堂及學校活動(除「中國語文教育」的學科及中國歷史科外)均以英語進行。第三學習階段中文科及有關活動以普通話進行;第四學習階段中文科、中國文學科、以及第三、四階段中國歷史則以廣東話授課。為加強課堂互動,以及鞏固學生的語文及知識基礎,各級均有部分核心科目及非核心科目以小班授課。<br><br>為營造豐富的語文學習環境,本校鼓勵學生於校園內使用英語或普通話交流。透過舉辦不同的語文活動(如辯論、戲劇、音樂劇、閱讀、演講等),培養及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俾使她們能自主學習。本校致力栽培學生,讓其實踐所學,使之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以迎接廿一世紀的挑戰。本校亦著重適異教學,以配合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本校提供超過200個科目組合供學生選擇。<br>2. 課程重點:中國語文(非華語學生)、中國歷史(非華語學生)、中一至中二級STEAM、中一至中二級外語、中三級非核心科目的技能為本課程及中一至中六級閱讀計劃。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設不同模式的增潤及精進課程,亦為學生提供輔助,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本校亦透過適異教學及分組教學,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另設額外學習計劃以支援運動員及樂隊成員。 |
模式融合教育 |
德望學校致力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運用學習支援津貼,以提升她們的學習效能及協助她們融入校園生活。<br><br>本校「學生輔導組」成員包括一名學校輔導員及七名來自不同學習領域的教師。另外,本校亦有聘用外間的專業服務。根據專業人員的意見,提供測考調適。<br><br>本校重視家校合作,並已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電子平台、面談及通話等方式與家長聯絡,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學校亦增聘教師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
家校合作 |
本校與家長保持緊密合作。每年均安排教師、家長及學生舉行三方會談,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及個人成長。<br>家長教師會設有網頁、通訊,亦會安排講座及研討會。部份家長亦會於學校不同的活動中擔任義工。 |
校風 |
全人教育是本校的辦學宗旨,本校致力厚積學生的道德基礎,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啟發智能,並養成責任感及社會意識。本校期望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活動,體會基督精神,成為充滿喜樂、富同情心、懂得寬恕及感恩的人。 |
學校發展計劃 |
本校著重全人發展,以學生能健康成長為念,致力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培育她們成材。本校秉持基督核心價值,在過去穩固的基礎上,竭力栽培學生成為慎思明辨、具創意的明日女性領袖,讓她們高瞻遠矚,放眼世界。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專業發展以學生能健康成長、培育她們成材為宏旨。藉不同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期提升教學效能,優化教學質素。教師專業發展加強了同事間的協作、溝通,從而令課堂更生動,學習氣氛日益濃厚。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設有逾六十多個活動小組,分為音樂、學術、宗教、制服團隊、興趣及體育六大類,鼓勵學生參與不同比賽、講座、訓練等。此外,本校每年安排學生參觀不同博物館及實地考察,也舉辦不同的境外學習及交流,擴闊學生的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