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培養學生具備兩文三語的能力,初中分設英語及母語授課班,按同學語文能力分組分科教學。部份學科設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英語。在日常校園生活,以滲透的方式使學生通過不同途徑學習英語及普通話。另特設課後「多元化英語銜接課程和活動」幫助同學適應英語學習。為了加強英文科教學,本校聘請三位外籍英語教師任教,又推行「校本閱讀計劃」、出版學生作文集及鼓勵學生參加校際朗誦節比賽。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堅守以學生為本原則,因應學生的能力,在中、英、數三主科進行課程重整。又推行不同模式的教學方式,如:英文科及中文科進行分組教學。老師採用「分層」教學策略,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辦學團體提供機會給學生到海外及內地交流,以實踐經驗學習,包括英、美、澳、菲(語文)等文化交流團。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學生按能力及興趣修讀兩個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教師按同學需要和興趣建構「校本課程」,著重能力導向,掌握知識,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初中英文科曾多年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規劃課程及提高學與教效能;新高中採用多元化的選科策略,更開設應用學習科,以照顧學生需要。舉辦校本資優課程,啟發及培養同學潛能,照顧學習多樣性。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邀請專家到校主持工作坊,增加教師對青少年需要的認知,提升老師教學策略以照顧學生學習差異。訓輔導師、社工及心理學家亦緊密合作,部分已受訓練教師也配合推行融合教育。為新來港學生提供英文增潤班及適切活動,協助同學適應。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秉持「及早識別」、「及早支援」、「全校參與」和「家校合作」等原則來推動融合教育。特殊學習需要協調組靈活運用資源,以優化課堂教學、安排額外支援予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提供個別化的加強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自1998年成立,以強化學校與家長合作與溝通,分享教育子女經驗。另家長教師會設有「家長資源中心」供各家長借閱群書及影碟。另舉辦各適時家長講座及康樂活動以聯誼家長,例如每兩星期舉行家長小組活動。 |
校風 |
採用全面輔導的形式協助學生成長。初中設雙班主任制,讓班主任更親切及個別地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教師定期與家長商議管教事宜,務求令「家校」得以合作。生涯規劃組亦為學生及家長提供不同的升學及擇業講座。本校多年獲關愛校園獎,關懷學生的宗旨及表現,已被社會廣泛認同。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利用電子教學平台繼續強化學生自主學習;<br>2. 為增加學生在課堂和校園最大程度使用英語,學校聘任三位外籍英語教師與本地老師聯合教學,進一步加強學生英語訓練,包括初中生互動式閱讀課、英語周會、培訓英語大使、英語角活動、音樂作品共享,創建更豐富的英語環境。學生可以在真實的環境中使用英語。在長假期間,將會組織本地和海外的英語學習計劃。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教師年青且具教學熱誠,37位全職教師中70%已完成師訓,更有49%擁有碩士學位。近年致力舉辦校本培訓及工作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共設26多個課外活動團體,計有學術、服務、興趣、藝術及體育組別。校方積極引入社區額外資源,以舉辦不同種類的多元智能增益課程供學生課餘學習,提供更多機會擴闊學生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