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語文政策方面,學校以學生的學習效益為首要考慮,因應學生能力,初中高中各科皆有不同程度的英語教學內容。初中級菁英的班別以英語學習數學。初中各科滲入25%的英語元素,而相關的評估亦以英語進行。本年度部分科目除了加入英語延伸閱讀外,學校亦在中四級開設跨學科英語課程,藉此加強學生的英語詞彙和升學的競爭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全校推動「範式課堂」及「自主學習」,增加學生在課堂上實踐的機會。為學生開拓預習平台及建立寫筆記的習慣,以增強學生的高階學習的能力。<br><br>初中著重中英數及各科基礎訓練,培養多元學習興趣,強調學習生活化。高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專科的知識,作升讀大專的準備。教師定期共同備課、互相觀課評課、進行課堂研究等,以提升教學效能。<br><br>中一至中六級設早上閱讀課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圖書館部致力推動廣泛閱讀計劃,定期舉辦圖書展、閱讀分享會及晚間自修室,培養學生自學精神。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開辦十二個選修科目,學生可選其中最多三個修讀。請參考本校網頁。<br>2. 課程重點: <br> a. 建立課堂範式,提供實踐機會以增強學生對課業和學習的信心。<br> b. 深化預習及摘錄筆記。<br> c. 透過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及提升高階思維能力。<br> d. 推展校本跨科STEAM學習。<br> e. 優化學科的英語教學元素。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校設有電梯方便有特別需要的同學。教師上課時會照顧學生之個別差異,按能力分組因材施教,課後更會透過「拔尖」、「保底」班提升學生的學習。本校亦確保同學在公平的環境下接受正規教育。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設有學生支援組,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提供適切的支援。小組成員包括輔導主任鍾寶珍老師、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黃紫薇老師、訓育主任、輔導員、學生成長支援幹事、駐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臨床心理學家。本校運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及訓練活動,例如:高階思維訓練課程、讀寫障礙小組、言語治療小組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人際關係,提升自我形象等,全面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本校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作出適當的個人輔導,促進同學的全人發展。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致力關懷學生、家長及家庭,發揮基督愛人精神,期望家教會能成為家長和學校的橋樑及區內的燈臺。家教會透過「捐贈校服計畫」等項目為各家庭提供支援,亦曾舉辦對多項活動及義工服務,分享家校合作心得。本會積極舉辦「家長學堂」,讓家長認識自己及提升教導子女的技巧。 |
校風 |
師生關係良好,家校合作,讓校園成為有情天地。學生嚴守紀律,積極培養自學精神。學校與教會攜手合作,照顧學生身心靈成長。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br> 1.1 為學生提供元認知的訓練<br> 1.2 開拓高中學生自主學習之經驗<br> 1.3 鞏固及深化預習、温習及摘錄筆記的習慣<br> 1.4 拓展學生學習科技及跨學科研習之能力<br> 1.5 優化學科之英語教學元素<br> <br>2. 建立學生積極自主的態度以促進全人發展<br> 2.1 引導學生自我規劃初中及高中文化交流活動以增進其國民身分認同及世界視野<br> 2.2 發展學生正面及積極的價值<br> 2.3 掌握自己的性向及訂立中長期目標及進修路線圖<br> 2.4 按個人潛能,自我訂定課外活動的參與及目標<br> 2.5 發展學生多元化潛能,培育明日領袖<br><br>3. 提高教師團隊之專業能量<br> 3.1 拓寬教學團隊的視野以推進學校持續發展<br> 3.2 為教師團隊提供有關培育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的培訓<br> 3.3 強化教師對培育學生心靈需要的裝備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推行「開放課堂」及「課堂研究」,進行跨科同儕備課與觀課,藉此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能量。透過周三恆常的教師團契,教師團隊彼此守望,建立於基督信仰,互相砥礪。 |
全方位學習 |
學生校旨在發展學生多元化潛能,培育明日領袖。近年均有1次大型綜合表演會、約40多項課外活動及3次全方位學習日,培育有潛質的學生,提供多元發展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