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香港柴灣新廈街323號

提供學生全人教育;在聖經真理基礎上,悉心扶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及靈各方面健康成長,並培養好學自律、有禮合群、熱愛生命、勇於承擔的情操和高尚的品格與公民意識,以及活出豐盛的生命,將來貢獻社會。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羅鼎耀先生
校長 梅志業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基督教中華傳道會 (香港)有限公司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999
校訓 道路、真理、生命
學校佔地面積 約 6,8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100"
學生會會費 "$3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5
全校教師總人數 58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6%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9%
特殊教育培訓 17%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0%
5-9年 16%
10年或以上 64%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聖經*、音樂*、視覺藝術*、體育、家政(中一、中二)*、歷史*、電腦設計與科技(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科學(中一、中二)、科學(中三物理、化學)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科學(中三生物)*、普通電腦*、地理*、生活與社會*、電腦設計與科技(中三)*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歷史、中國歷史、視覺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聖經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英國語文、數學(延伸單元)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經濟、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以上各科設中、英文組)

語文政策 初中全級以英語教授科學科,在初中亦分級分班施行英語教授部分科目(數學、生活與社會、地理、普通電腦);有部分以母語授課的科目附加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普通電腦、家政、聖經、音樂、視覺藝術、生活與社會、地理及歷史)。高中按科目性質、學生語文能力和升學需要,以分科或分班/組形式施行英語或母語教學。高中以英語教授的科目包括「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數學科(暨單元一、二)、經濟、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理科。
學習和教學策略 兩位外籍教師可以加強學生的英語培訓,同時學生可以參與不同英語活動,包括英語餐廳活動、英語話劇、英語寫作與會話班和英語大使計劃等。推動全方位學習、專題研習和資訊科技教學,包括電子教學;透過觀課和課業檢視,加強教學成效;推行優質家課計劃、皇牌功課增值計劃和學業提升計劃;設網上家課日誌,讓家長了解學生家課。調適課程、拔尖補底,以適切學生需要。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可參閱 http://www.lws.edu.hk。<br>2. 課程重點:校本設計或剪裁的課程包括中文、英文、普通電腦、電腦設計與科技、音樂、普通話、聖經、家政、體育、視覺藝術。特色如下:<br>A)按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因材施教;<br>B)配合課程改革;<br>C)因應社會文化與科技的最新議題;<br>D)配合最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法,與時並進。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按班級需要實施中、英、數小班教學。按照學生的基礎和能力,編排適切的教學材料,並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和評估方式,照顧學生學習差異。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自二零零一年開始成立一專責小組,聯同不同科組,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向各師生推廣平等及傷健共融的訊息,塑造一個溫馨,和諧及傷健共融的校園文化。本校每年均舉行多項全校性的教育活動,例如黑暗中對話或傷健同樂日等,讓學生能在一個輕鬆和有趣的環境下學會互相尊重和彼此接納。此外,我們會定期釐定和檢討學生的學習目標,並建議在教學及課程上,按著學生的需要進行調適和支援。我們藉著不同的小組,訓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不同方面的成長,例如社交小組、執行技巧訓練小組、溝通訓練小組等。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會務成效卓越。定期活動包括家長晚會、家長日、家長興趣班、親子講座、課程和工作坊、家長校董選舉、中一家長迎新、美食班、敬師聚餐、會訊出版及舊書本寄賣服務等。
校風 校風純樸,著重學生守紀和自律。設雙班主任制加強關顧,並推行多項成長及獎勵計劃。結合宗教教育、訓輔導、公民教育、領袖訓練、社會服務和課外活動,提供全人教育。透過推行多元的團隊協作及個人成長活動,培養學生欣賞、尊重、接納和信任的情操,並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提倡融合教育和朋輩輔導計劃,營造彼此尊重和接納的校園文化。
學校發展計劃 落實學會學習2+及教育新趨勢,包括:跨學科語文學習、STREAM教育、跨課程閱讀及電子學習等。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校本教師培訓的範疇包括訓輔工作、班主任職責、課室管理、班級經營、價值教育、教育願景及實踐、學與教的提升、STREAM教育、自主學習、跨課程語文學習、互動教學、資訊科技教學、促進學習的評估、融合教育、生涯規劃、教師專業表現等。教師積極參與教育局及外間的教育研討會、工作坊及講座。
全方位學習 設三十多項課外活動:童軍、海事青年團及聖約翰救傷隊;公益少年團、年青有為計劃、合唱團、中樂班、西樂班、中樂團、管弦樂團、手鐘隊、田徑、游泳、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跳繩;中文、英文及普通話朗誦隊、數學隊、普通話比賽隊;中、英文戲劇;中史、美術及家政學會。培訓公民教育大使同學;透過國內考察、升旗禮以及學生分享等活動,關心祖國民生、經濟、教育。學校亦有全方位活動日,安排日營等不同活動給各級同學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