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在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之下,自2010-11學年起,本校各班除中文、中史、普通話和宗教教育(基督教)之外,其他學科均以英語授課。<br>校內傳訊語言以英語和普通話為主,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英文科因應學生不同程度的需要,推行策略性閱讀計畫;各主要學科亦積極推動課外閱讀,輔以多元化的評估課業及研習活動,並將計算入學科成績內,藉以擴闊學生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終身博覽精讀的習慣。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共13個科目選擇。<br>2. 課程重點:英文科設有小組教學,因應學生英文程度分為五至六組上課,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br><br>與校外機構合辦日語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外國語言以加強多元化學習。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採取不同策略,包括小組教學、輔導班、朋輩輔導計劃、網上學習平台等,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如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支援組(包括統籌主任及各科老師)會與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家長商議調適安排,以協助學生融入校園和學習。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旨在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並因應現今青少年及家長面對的困難,提升家長解決問題的技巧,從而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另外,透過建立家校合作的伙伴關係,共同關注下一代的成長,為他們的全人發展而努力。 |
校風 |
重視老師的身教言教,德育強調慎規守禮、樸素淳良、自律自治。設生命教育課,教導正面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全校推行自我提升計劃,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和持續進步。照顧學生的個別需要,舉辦各項小組輔導活動,包括小老師計劃、成長小組等。 |
學校發展計劃 |
提升教與學效能。<br>透過生命及價值教育促進幸福感。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00%教師均已取得學士學位及教育文憑,74%已取得碩士學位。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課外活動,發掘個人的興趣及潛能;部分活動如樂器班、體育及音樂校隊等均由校外專業導師教授,務求學生能掌握相關技巧與知識。<br><br>課外活動約五十項,包括田徑隊、羽毛球隊、男、女子籃球隊、男子足球隊、花式跳繩隊、游泳隊、乒乓球隊及排球隊等體育校隊;合唱團、管弦樂團、英語戲劇隊、中英文辯論隊、奧林匹克數學隊、影音器材組等校隊;數學、天文學會及英語司儀隊等學術小組;國史學會、魔方學會、桌上遊戲學會、學生營商體驗計劃、自然科學研究社等學生會自組學會;黏土工藝、家政、電腦、試算表學習社群、縫紉學會等興趣小組;基督徒團契宗教小組;童軍、女童軍、聖約翰救傷隊、公益少年團、社會服務團、長者學苑等服務及制服團體小組。<br>設四個學社,提供多元化的社際競賽活動。<br>本校亦定期舉辦各類班際比賽及活動,如:旅行、班際壁報設計比賽、球類比賽等,促進同學彼此團結、融洽相處。 <br>本校學生積極參與校際音樂節、校際朗誦節、數學及體育等校外比賽,屢獲佳績。<br>除此之外,學生在校內不同崗位擔任領袖角色,例如學生會、四社幹事、領袖生、小老師、圖書館幹事、生涯規劃大使、英文大使以及聯校級會幹幹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