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真光中學
九龍真光中學

九龍沙福道真光里1號

承接着真光先賢的努力,我校繼續肩負起華人女子教育的使命,啟迪莘莘學子努力不懈地追求學問,並將優秀的資質及領袖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又能堅定不移地持守聖經真理,並願意以真光照亮人心,把愛傳遍中華。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陳志堅牧師
校長 李伊瑩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辦學團體 九龍真光中學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872
校訓 爾乃世之光
學校佔地面積 約 3,6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60"
學生會會費 "$3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31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4
全校教師總人數 58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0%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3%
特殊教育培訓 21%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36%
5-9年 10%
10年或以上 54%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史、視覺藝術、宗教、生活與社會、體育、音樂、普通話、真光人課程(中一至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中一及中二︰英國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普通電腦、家政<br>中三︰英國語文、科學(中三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br>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三︰數學、歷史、電腦、家政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歷史、視覺藝術、旅遊與款待、宗教、體育、音樂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及數學(延伸單元一)、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2022至2023年度起,所有中一學生均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以助同學盡早適應英語教學,銜接高中及大學課程。高中科目亦主要以英語授課及應考公開試。此外,部分初中班別實施普通話教中文。為加強學生的英語水平,課後編配初中同學參加不同英語增潤課程。本校於高中正規課堂增設了中、英、數增潤課程,照顧學習差異。
學習和教學策略 透過使用不同教學模式,發展多元智能,提升自信,達致全人教育。課程以學生為本,針對學生能力、需要,加以設計、剪裁。透過校本課程設計,鼓勵學生多思考、多閱讀來培養自學精神。本校學生於公開考試的優良表現印證了以上策略的成效。學校鼓勵學生參加聯校活動、校際比賽,亦經常舉辦跨境考察活動和遊學課程,使學生活學活用,增廣見聞。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新高中共開設文、理和商科及數學(延伸單元一)共13科給學生自由選擇。校方按學生的興趣、能力分配選科。<br>2. 課程重點: <br>「真光人」課程是為初中同學設計的一個學生成長校本課程。為讓學生適應英語學習,特設英語學習適應課程。英文科加入文學元素,透過英文小說增添學習英語的趣味;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上融會貫通,提升興趣,本校致力發展跨科協作,初中部分科目與英文科協作,各級定期閱讀與該科相關的英文課外篇章,並配合讀、寫、聽、說的訓練,讓學生進行預習、鞏固學習或延伸學習。還有跨科協作課程,初中各級進行跨科專題研習,並鼓勵各科同題協作,使知識融會貫通。校方亦透過課外活動,如英文音樂劇、Big Sale Day,讓學生融合學科知識,學以致用,並舉辦遊學團。至於電子教學方面,本校各科已普遍使用iPad和網上電子平台進行教學,而我校近年除了於教室內添置電子白板外,亦優化及增設多媒體電子教室以配合學與教的需要。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就智性培育方面,本校有全體式及抽離式計劃。全體式的培育主要於正規課程實踐,重視探究式、解難式或成品為本學習。當中學生必須運用不同的高階思維方法包括批判思維,創意思維,分析力,決策力,並配合研習技術如定性研究(問卷調查)及定量研究(訪問)的需求,增強閱讀文獻及處理資料的能力。至於抽離式的培育則主要分為兩種:以課程或比賽為主導的培訓計劃。兩者皆有由本校老師親身帶領或由校外老師或機構提供的訓練。所有智性培育項目均會融入品德素養的反思學習,又會盡量配合學生以特長服務他人的機會。<br>此外,本校有不同同質分組政策(中文、英文、數學),並在相關組別的課程、功課、教與學策略、測考、回饋及延伸學習活動安排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策略,如中三較優數學組採取加速學習課程,並加入數學應用解難模組及高中M1課程。<br>本校中、英、數皆設課後指導課,對有需要學生提供適切的教學支援。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育主任統籌各科組,並在教育心理學家及社工的專業協助下,舉辦不同活動及個別學習計劃。本校現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包括聽障及其他特殊學習需要,由曾接受相關師訓的老師提供學習支援,以及延長考試作答時數,讓他們學習更有成效。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本校為非華語學生設立課後支援平台,包括中文技巧訓練、朋輩合作學習、故事導讀、中文適應課程、課後抽離中文學習小組、中國文化欣賞,由老師指導課後學習小組,並提供教材。
家校合作 九龍真光中學家長教師會歷史悠久,早於1961年已成立,宗旨為促進家庭與學校合作,加強家長與學校的聯繫,增進親子、師生關係,協助學生身心成長,凡本校學生之家長均為會員。本會活動多元化,透過種種活動讓家長增進與子女溝通的技巧,學習更多管教方法。家長藉著參與家教會的活動彼此認識,交流及分享教導子女心得。2012年,本校成立家長學堂,此乃証書課程,讓中小幼家長認識及實踐基督教信仰,學習如何培育子女及與她們溝通,成為子女的榜樣。同時,家教會是家長與學校的重要橋樑,家校合作提升教學效果,令學生能健康成長。
校風 學生事務組及各班主任,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純樸、樂群及熱心服務的精神,並建立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其具體內容如下:<br>1. 班級經營:組織班會、營造班風、指導同學訂立格言,策劃活動並加以實踐,亦以主題佈置課室,讓同學彼此合作。<br>2. 各級生涯規劃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興趣及能力,以作升學及就業準備。<br>3. 校長、班主任及其他老師定期與學生小組及個人會談,照顧學生個別需要。<br>4. 領袖培訓:透過學生會、團契、學生領袖等培訓學生的領袖素質。<br>5. 透過成長課及成長手冊、宗教活動、早會、級會、校會等活動,培育學生的靈育及德育發展。<br>6. 舉辦各項級社及姊妹班活動,建立同學情誼。<br>7. 設「資優尖子」培育計劃,培育於學術及非學術成就均表現出色的高中學生。
學校發展計劃 1. 在知識型學習環境培養自主學習的學生<br>2. 透過建立正向學校文化培養學生正向思維<br>3. 建立教師校內與校外同儕協作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年度學校致力培訓老師成為專業學習社群,其發展策略如下:<br>1. 運用課堂研究及專業交流課節,集合老師的寶貴意見、經驗,從而促進交流分享,提升教學質素。<br>2. 配合學校本年度關注項目,就自主學習及正向思維教育舉辦相關的培訓活動。<br>3. 鼓勵本科或跨科協作,促進各科的課程發展,落實校本學與教的發展重點。<br>4. 鼓勵教研,培養教研人才,以優化課程領導、成為課程發展的骨幹分子。<br>5. 鼓勵校外交流,激發教學新意念。<br>6. 鼓勵與教育專業團體協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全方位學習 配合全人教育,活動範疇全面,有遊學課程、跨境服務及交流、國情考察、多元智能課程、聯校活動、各級領袖訓練和營會。設學生會、團契、學生大使,提升學生領袖素質,達致全方位學習。優異表現:<br>1. 體育:籃球隊、排球隊、長跑隊、田徑隊、壘球隊、箭藝隊於學界比賽中成績優異。<br>2. 音樂:合唱團、結他、古箏和鋼琴,各組別均於校際音樂節取得突出成績。每兩年發佈學生原創歌曲專輯。<br>3. 朗誦和戲劇:在校際朗誦節和校際話劇節獲得多個獎項。中一英語音樂劇。<br>4. 服務:所有中三及中四同學均須參加義工訓練,再作服務。另成立長者學苑,提供更多元化的長者服務。除作本地義工,同學還作內地農村體驗和義工服務。<br>5. 宗教:學生策劃報佳音、音樂劇、探訪長者和夏令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