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新界大埔雍宜路3號

以聖經真理為基礎,幫助學生在愉快、健康及關懷的學習環境中成長,使他們在靈、德、智、體、群、美六育方面得到完整的發展。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胡葆珊女士
校長 林治彬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 香港靈糧堂堂務委員會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999
校訓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學校佔地面積 約 7,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4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雜費:<br>中一至中五:$250; 中六:$16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61
全校教師總人數 65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4%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7%
特殊教育培訓 46%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5%
5-9年 12%
10年或以上 63%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電腦*、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中史、歷史*、地理*、生活與社會、音樂、體育、家政*、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宗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中三)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課程一、公民與社會發展、生物、化學、物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地理、中史、歷史、視藝、資訊及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體育(文憑試)、應用學習、音樂、體育、宗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初中實施母語教學,部份科目按學生能力加入英語學習的課題,以提升其英語水平。初中中英文科實施分組教學,以照顧學習差異。舉辦午間語文活動、跨科活動課及境外交流團,藉此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及水平。
學習和教學策略 著重兩文三語及多元智能的發展,課程概括中、英、數、科學、科技、社會及人文科目、藝術教育、體育和宗教九個主要學習領域。透過導修課(每天進行)、學習及獎勵計劃,推動校園的學習風氣。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可按個人能力及興趣,選三個選修科或兩個選修科及一個應用學習科,科目包括:生物、物理、化學、中史、歷史、地理、經濟、企業、設計、資訊、體育、視藝、應用學習、M1。<br>2. 課程重點:各科按學生能力發展校本課程,達到拔尖補底的效果。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初中各主科課程及課業均分為核心及延展部分,務求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各科亦積極籌辦課後拔尖補底班,全面提升學業成績。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學習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中英文科任教師、輔導員、教學助理等)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我們亦透過個別學習計劃、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功課及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作外購服務例如社交訓練小組、個別輔導、課後學習輔導等,同時聘請額外人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提供支援及輔導。此外,透過駐校言語治療師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幫助辨識及協助有需要的同學。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學校已建立家校合作及互信文化。校長每月舉辦祈禱小組及家長小組,聽取家長意見及作即時回應。家長對學校及教師持正面及欣賞的態度,支持學校的教育方針。家教會定期與學校合辦各類親子活動,設立獎學金、參與社會服務等。
校風 著重學生品德培養,採取訓輔合一的全校性策略,與學校社工和宗教組合作,支援及關懷學生成長。學校特設學生中心,舉辦青少年活動及提供專業輔導。初中設立課後支援計劃,全面發展學生的潛能。
學校發展計劃 本學年發展重點:以「發揮多元潛能 活出正向人生」為口號。<br>1. 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br>2. 培育學生正向思維,建立人生目標。<br>3. 關注教職員發展需要。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積極推動教師專業培訓。舉辦工作坊、到境內、外具特色的學校參觀及進行研討。每年同儕觀課活動及各科共同備課節均增強教師的課程策劃、課室管理及課堂教學等能力。
全方位學習 以「一生一體藝,潛能盡發揮」為口號,共開設約50多組活動鼓勵全校學生參與最少一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