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重視培養學生「兩文三語」:主要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文科初中採用普通話教學;英文科全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課堂內以主題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課堂外創建合適的英語情境,擴闊學生學習經歷,並在生活中活用英語,如設立英語電台、參加演講朗誦比賽、到海外學習交流等。學校聘有外籍英語教師,優化英語教學。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強調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位學生,以優化教學為發展重點,「智育第一、全面發展」為辦學方向。英文科使用多樣化教材,讓學生有更多口語訓練、聆聽練習和讀寫的機會。中文科教材曾獲首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及國家一等獎。<br>學校更全面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教學,營造嚴謹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學習及多元發展。學校邀請本地、國內及海外學術顧問為課程及教學提供意見。為配合新高中課程,多個科目進行系統的課程政革,致力提高學生的探索及思考能力。<br>學生透過多元學習模式,如專題研習、本地及境外考察交流,提高學習成效。<br>教育局重點視學報告指學校「著意培養學生的閱讀風氣和習慣,除午間讀報、中英文閱讀獎勵計劃等外,在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的課程中加入大量課內及延伸閱讀元素,讓學生實踐從閱讀中學習,方向正確,效果不錯」。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為配合學生多元需要,本校共開設11科高中選修科目。詳情請參考本校網頁。<br>2. 課程重點:學校編制校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科目包括:中國歷史、英語戲劇、STEM實踐學習、創業與理財。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以愛心及關懷接納和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模式融合教育 |
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教師培訓,各組別互相配合,善用資源,以「三層支援模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提供預防性、發展性及補救性支援計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和處理行為問題。並通過家校合作,協助學生享受愉快的校園生活。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以課後支援模式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
家校合作 |
重視與家長的聯繫,希望攜手建立一個健康優質的校園,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和成長。家教會積極推動親子活動,如家長教育工作坊、旅行、親子燒烤、家長興趣班及黃昏雅聚等,增進家長對學校的了解,亦促進家長和子女的感情。 |
校風 |
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師生關係融洽﹔強調老師、學生及家長的接觸與溝通,設有家訪制度與家長日,通過陽光短訊,促進家校溝通。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合作,<br>建立關愛校園,讓學生在情緒、情感和情操的發展得到全面照顧。每名學生均有機會參加境外考察,成績優異學生獲資助往英、澳等地深造英語。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本校將投放更多資源,致力提高教學的專業水平,積極探索優質高效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設施,優化教學成效。<br>2. 本校將與不同領域專業伙伴協作,培養學生雙語閱讀的能力與興趣,提升英語表達與運用的信心。<br>3. 本校將積極開拓國際交流,加強並深化與姊妹學校的聯繫及協作,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及多元文化,拓寬學生學習空間與視野,迎接21世紀的挑戰。<br>4. 本校將進一步推動STEM教育與電子學習的發展,以培養學生綜合知識及技能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設教師專業發展日,鼓勵教師終身學習。超過百分之六十老師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老師通過相互觀課、評課、集體備課及與友校交流等促進專業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1. 鼓勵跨科學習、舉辦專題研習、內地及境外的聯課活動及參觀,致力培養學生的高層次思維能力; <br>2. 配合「一生一體藝」和「一生一服務」的目標:設課後活動時段,讓學生參與制服隊伍、服務、體育、藝術及個人發展等40項課外活動,並通過 「小福造星」、「小福人動起來」等活動,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中一至中二學生必須參加兩項常規性學生活動,而中三至中五學生必須參加一至兩項常規性學生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