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初中以母語教學為主,另提供豐富英語語境,如舉辦英語音樂劇、英語活動日、海外夥伴學校交流團等。部份學科更設有英語銜接課程及延展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打好良好基礎及氣氛,並為升讀大學時以英語為學習語言作好準備。<br>推動跨學科語文小組,積極把英語融入學科中。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發展中、英、數、人文、科學及科技校本課程,培育共通能力;設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讓學生反思生命,並發展美藝及體育才能;英文科與音樂科合作教授英語歌劇,積極參與大學、教育局及各大機構的學術計劃,提升學與教效能;並設跨科,跨境體驗式學習,以擴闊學生視野。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另設M2、多元學習課程及應用學習科目。<br>2. 課程重點:初、高中課程銜接,且多元化。<br>發展富有STEM元素的特色課程,如水母、蜜蜂飼養、數碼編程;著重兩文三語的培訓,致力發展同學中文、英文及普通話的能力,積極協助學生打好語文根基。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參與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建立學生數據管理平台及推動適異教學法,提供多元化教學策略,並建立學生「人才庫」,讓學生發揮其最大的學習潛能。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 -<br>1.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br>2. 成立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統籌,成員包括融合教育老師、輔導員、社工、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各學科教師和教學助理,協助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br>3. 朋輩及校友課後支援計劃,為有繳交功課有困難的融合生提供功課輔導;<br>4. 購買「言語治療」及「臨床心理學」支援服務,為有言語障礙及有情緒支援需要的學生提供每週一次的小組/個別支援;<br>5. 安排社交小組、游繩及歷奇活動,為融合生提供成長支援服務;<br>6. 向有需要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又透過課堂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成果,在適當時候,向家長報告;及<br>7. 提供家長教育,包括講座、培訓班及工作坊,讓家長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特性,從而配合學校的措施。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透過家長晚會、家長日、興趣班、親子活動、家訪及電話聯絡與家長緊密聯繫,並成立家長教師會促進家校合作,全面支援學生成長。 |
校風 |
靈性栽培,豐盛人生:透過老師的榜樣,配合早會、週會、宗教課、德育課、班主任課及團契等活動幫助學生體會基督的愛和明白真理,邁向豐盛人生;建立校園積極正面文化,培育學生自律關愛精神;訓輔合一,以認真態度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老師以關懷和接納幫助學生面對一切的困難,誘發學生、自治、自決、服務他人;特聘學生支援輔導員加強關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意發展和全人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2022-2025年重點關注事項: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建立正向校園文化。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全面推動觀課文化,增進專業交流及提升教學技巧;重視新同工培訓,鞏固入職啟導工作;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架構,推動同工持續進修;協助各科組策劃科本專業培訓;策劃本校特色的教師發展日。 |
全方位學習 |
致力發展全人教育為目標,分宗教、學術、藝術、文化及興趣、服務和運動六大類,共數十多項。特別活動包括全心傳情日、積極人生日、表揚學生活動、英語週、中國文化欣賞週、福音週、音樂週及數理週、長跑日、視覺藝術創作展、班際球賽、聖誕嘉年華會、跨科跨境考察、海外遊學、學術交流及環保教育活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