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新界粉嶺暉明路十二號

本著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我們相信每個學生皆神獨特之創造,致力培育學生自尊與潛能,讓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六育上全面成長,發揮所長。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關健明教授
校長 鄺永燊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998
校訓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學校佔地面積 約 8,9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優質校園發展基金:$30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68
全校教師總人數 72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7%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7%
特殊教育培訓 47%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0%
5-9年 22%
10年或以上 58%

中一班數 5
中二班數 5
中三班數 5
中四班數 5
中五班數 5
中六班數 5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中一)、生活與社會、中國歷史、歷史、地理、設計與科技(中一至中二)、STEAM(中三)、科技與生活、電腦、音樂、體育、視覺藝術、普通話、基督教教育及倫理、其他學習經歷(中一至中二)、領袖訓練課程(中一至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科學(中一至中二)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中二至中三)、科學(中三)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國歷史、歷史、經濟、地理、旅遊與款待、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體育(文憑試)、日語(文憑試、中六)、應用學習(模式二):1. 幼兒發展、2. 復康護理(中四、中五)、音樂#、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設計與科技#、運動科學#、編程與多媒體#、基督教教育及倫理#、體育#、理財教育#、科學探究#(#非文憑試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數學延伸單元二、應用學習(模式二):商業服務英語(中四、中五)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生物

語文政策 (1)初中以母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科學科及數學科(部分班別)以英語為教學語言。<br>(2)每周推行一天英語日,營建學習英語環境,並定期推行其他英語活動及英語遊學團等。<br>(3)語文科教師專科專教。<br>(4)共聘三名外籍教師,負責授課及推行課外活動。
學習和教學策略 (1)各科發展校本課程,並配合電子學習資源庫。<br>(2)各科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者」的學習能力,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br>(3)各級推行不同類型的專題研習,發展學生共通能力。 <br>(4)建立課堂研究及觀課文化,促進教師專業交流。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新高中課程共設16個選修科,選擇極具彈性。<br>2. 課程重點: <br>新高中課程︰<br>(1)五班高中的其中三班修讀三個選修科,另兩班修 讀兩個選修科及一個應用學習科目。<br>(2)其中一班同學修讀三個與STEAM相關選修科,增強學科間的協同效應。 <br>校本課程特點︰<br>(1)閱讀堂、以實驗及探究為主的科學課程、校本STEAM課程。<br>(2)高中設非公開試校本課程,培育同學全人發展。包括編程與多媒體、視覺藝術、音樂、運動科學、科學探究、理財教育、設計與科技、科技與生活及服務學習。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推薦各科資優學生參加資優培訓活動、校外比賽或大學體驗課程,拓寬眼界。<br>(2)學習支援委員會協調全校有關學習支援及照顧學習差異的工作(包括課研及觀課交流活動)。<br>(3)推行溫習班及功課輔導計劃,引導學生反思,認識個人強項,為自己訂立改善方案。<br>(4)透過學校與家長緊密合作及溝通,全面了解學生之生活作息,以助訂立清晰的學習目標及良好的時間分配。
模式融合教育 (1)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教育心理學家及語言治療師組成專業團,落實推行「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有效地運用相關的預算和資源照顧學生,包括提供評估、轉介、輔導及訓練服務,並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家長緊密溝通,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的適切的支援措施。<br>(2)開辦課後支援活動,例如﹕社交及情緒訓練小組、專注力及執行技巧訓練小組及讀寫訓練小組,以小組支援模式照顧學習多樣性。<br>(3)提供校本言語治療服務,為學生提供恆常的言語及溝通能力訓練,安排言語治療師與老師協作及家長諮詢。<br>(4)與訓輔導委員會、社工、生涯規劃輔導員協作,舉行各類生涯規劃及情緒輔導活動。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家校合作 (1)每年舉行家長日和家長晚會,讓家長與教師有更多溝通機會;為協助中一迎生適應,中一級更額外舉行三次家長輔導日及聯誼活動。<br>(2)就各級家長需要,舉辦不同主題講座,如選科、校本評核等。<br>(3)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辦各類文康活動,例如旅行、興趣班、家長工作坊及家長講座;並設有家長義工隊服務學校和社區。<br>(4)除成績表以外,定期派發學生表現報告表,詳列學生學習及紀律情況,促進家校溝通。
校風 (1)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嚴中有愛,活動服務並重。<br>(2)本著聖經真理推行全人教育,建立學生健康人生態度。<br>(3)訓輔合一,提倡正向紀律;並藉雙班主任制等政策促進教師參與,有效建立學生成長支援網絡。
學校發展計劃 (1)善用分層提問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br>(2)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及學習目標到課堂。<br>(3)致力強化學生社群發展,建立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正面價值觀,提升抗逆力。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每年設三天教師發展日,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校外培訓及交流活動。<br>(2)各科設共同備課節、觀課交流周、教學示範、新教師啟導計劃等活動,同儕間互相砥礪優化教學,提升效能。<br>(3)本校STEAM科擔任優質教育基金優質網絡計劃「科學探究為本的創意STEM教育」統籌學校,帶領超過10間中學及4間小學發展校本STEAM課程。<br>(4)本校被教育局委任為「資訊科技卓越中心」,推動全港中小學發展人工智能於課堂教學及學生學習。
全方位學習 (1)按學術、興趣、體藝、社會服務、表演藝術及宗教六大類而設立四十多項課外活動及服務活動。<br>(2)特別為中一及中二級設立「其他學習經歷」課,讓學生體驗不同體藝活動,發展潛能。<br>(3)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高中設有校本體藝選修課(音樂、運動科學、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生活與科技、編程及多媒體、英國語文藝術、科學研究及理財)。<br>(4)設休整日,讓學生藉靜處反思及與班主任傾談,重整成長方向。<br>(5)設有學生會、四社及十隊校內服務隊伍。<br>(6)重點培訓學生領袖,透過工作坊、實習計劃及領袖訓練營,發展潛能,追求卓越。<br>(7)與女青年會合作成立「青華長者學苑」,服務區內長者;並致力籌辦不同社會服務,推動學生回饋社會。<br>(8)品德及公民教育委員會籌劃多元化環保及義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