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中文為教學語言。<br>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本校聘有2名外籍英語教師及設有普通話課。<br>透過「晨讀」、中英文廣泛閱讀、電子閱讀計劃、多項聯校閱讀推廣計劃、大小型書展、好書推介、「明馬文青閱讀計劃」、「學校起動」計劃及英文小組增潤課程等,強化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致力提供具創意和多元化的教育服務,增設校本「創客課程」。<br>本校以小班教學,中英數按能力分組教學。除了提供教育局常規課程外,更致力提供具創意、多元的課程、計劃及環境設施,讓學生更愛學習,例如開設創客課程、讀得其法有效學習技巧課程、「夢想原來是咁的」計劃等。<br>本校附設宿舍,將自理、群居、自律等元素融入教育中,讓有需要的學生得到更適切、更到位的宿舍教育,以提升學生的個人成長及知性發展。<br>本校於各主要學科均設有教學助理,除入班支援外,亦於課後提供功課輔導。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以「啟發潛能.步向大學」的理念劃分高中學科組合,方便不同興趣的學生。逾九成五的學生獲配修讀首志願之高中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初中設有綜合人文科。此外,中四及中五學生亦可報讀應用學習課程。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校本著「啟發學生潛能」的宗旨,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計劃,提供合適的支援以優化學生的學習、社交及情緒管理技巧。<br>為照顧學習多樣性,學校因應學生程度而調適課程,以發展學生潛能。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校成立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支援老師、核心科目的科任教師、社工和教學助理組成。<br>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教學助理,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學習多樣性,並外購服務例如言語治療、社交訓練小組、中英文讀寫訓練小組、個別輔導及課後學習輔導等支援學生。<br>另外,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校內特別考試安排,並為這些學生向考評局申請在公開考試相應的特別考試安排。為教師提供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培訓課程資訊及安排他們接受培訓,亦與教育局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計劃成效,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設有家長教職員會,目的是促進家長與校方的溝通和了解;並提高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及促進家校之間的聯繫。 |
校風 |
校風純樸,坊眾對學生印象良好。師生互勵互勉,致力建立關愛文化,連續14年獲得香港基督教青年服務處頒發「關愛校園獎」。學校更獲得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榮譽大獎、可持續發展社區項目大獎及創新節能企業大獎2022 - 低碳管理卓越大獎。本校輔導組及駐校社工均能為全體學生提供適切及專業的輔導服務,如學長輔導計劃。學校亦致力推動國情教育,增加對祖國的認識及歸屬感。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三年發展計劃(2023/2024-2025/2026)<br>1. 啟發自主潛能,貫徹好學為家。(愛德、真理、家庭)<br>2. 開展醫護教育,彰顯生命有價。(愛德、義德、生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每年為教師提供3天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課程,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全校教師均已接受資訊科技教學培訓;以及有13%持訓育教師證書;15%持有輔導教師證書;13%持有職業輔導教師證書;15%持有急救證書;6%持有教練證書;45%持有特殊教育證書或有關課程;6%已接受使用心氈起動器的培訓。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著重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從中一至中五,每個年級都有一項重點發展的其他學習經歷;課外活動方面,從「德育及公民教育」、「藝術發展」、「體育發展」、「社會服務」、「學術」及「興趣培養」六大類型設立不同的興趣小組,以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為配合新高中課程改革,本校開設其他學習經歷(OLE)兼修科,讓學生利用釋出的課時發展多元潛能,擴闊視野。本校亦設有升旗隊,培養學生國民意識。 |